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3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随笔、教学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感于“真诚”、“深刻”、“丰富”

-------听肖川教授讲座有感



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教师恰到好处点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时间分配拿捏到位,课堂教学有效且高效等等。当我们的课堂用条条杠杠去维系,用分分秒秒去评价时,“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否就显得无从说起了呢?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标准,但总觉得对于语文课堂来讲,“有效”如何来定位?如何来表述?应该有关乎于心灵深处的东西。因为“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今天在阶梯教室聆听肖川教授的讲座时,“真诚”、“深刻”、“丰富”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闪烁着光亮跃入了眼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没有高屋建瓴的阐述,一改犀利的笔锋,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语,细腻地点评着闫学老师的一堂语文课。跟随着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铺陈,我享受着一堂好课的魅力。

“真诚”,一个富有温度的词语。我想,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虚假的“真话”。学生不会为了迎合教师的意愿,说谁都会说的套话,说违背心意的话,说所谓的标准答案,说不会节外生枝的话,而是以一个拥有知识与经验,拥有自身信念、价值观、兴趣与需要的生命主体站在文本面前,建构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精神乐园。教师不是课堂“外在的专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参的解读,进行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扼杀学生主体生命感悟的教学,而是作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设计具有张力的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与学生交流阅读文本的“非常细腻的个性化的真诚的理解”。这些对话“都像是从你内心世界里流溢出来的”,如花开花落,似云卷云舒,一切都因心灵正在舒展。

“深刻”,一个关照心灵的词语。我想,“深刻”的东西往往会令学生记忆犹新。它不一定是一个启示,一段深情,一则真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维的警觉”,“理智的挑战”,“认知的冲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价值观的颠覆,肖川教授认为只要能唤起学生“惊异感与想象力”的,就体现了教学的“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确,思维价值不高的问题,欠缺智慧的点拨,深度不够的结语,无关痛痒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于积累得不多,研读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钟变单薄了,肤浅了,偏颇了。在埋怨学生发言不够精彩,课堂氛围缺少灵动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要反问一下自己:我的教学主题贴近学生吗?我的教学设计触动学生了吗?我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了吗?

“丰富”,一个感觉充实的词语。我想,至于课堂上的“丰富”,不仅仅在于数量上的多,更在于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其中”。

让我们一起来做幸福教师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评教评学有感
上个星期听了三天的评教评学,使我感触很深----真正的感受到了实验语文教师的风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学案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勾画词句,体会到国际互联网之大、传输速度快、作用多的特点,再利用朗读体会。《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我们在为主人公谈迁坚定的信念动容的同时也领略到五年级各位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特色。特别是王晓梅老师始终能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思维的提升,她的课堂之深之广,我很佩服他的能力,她的课堂语言总是那么睿智,整堂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感动学生的同时也感动了我。《钱学森》一课让孩子们写颁奖词的设计颇具大家风范,在感受钱学森爱国之心的同时更让我们领略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与学生的无限潜能。

     最后我想关于评教评学活动多说两句,评教活动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发展的垫脚石。所以我们要善待这次评教活动,善待学生,善待批评,一位教师是否拥有良好的自我反省意识和人文素养,评教活动可窥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听年级主任示范课有感
听后感想:

感想一:听过四五六年级三节课后受益匪浅,各位教师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自己好好学习。杨老师的综合素质很高,对于教材、课堂、学生的把握准确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吸引了听课教师。

感想二:赵老师的在讲《莫高窟》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壁画的特点,并且渗透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语言特点等,教给了学生方法。备课精细,真正把功夫下在了课前。教学过程环环紧扣,自然流畅。

感想三:李老师的课自始至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的双边活动自然融合。教师的扶放结合做得恰到好处,合适的时候就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想象。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一目了然,导出重点,强化重点,围绕重点展开不同形式的练习。是一节扎扎实实的,学生真正有所获的课。

感想四:杨老师所选的课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但是不是从头至尾冗冗道来,而是抓住文章主脉,以时间为突破点,脉络清晰,使整堂课结构清晰紧凑。

感想五:学生的状态是反映一节课质量的一面镜子,赵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课堂常规行为的养成,课堂上,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思维活跃,老师能够适时地引导,收放自如,体现了学生课堂常规训练的有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恰到好处。

感想六:虽年轻教师还要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备好课,讲好课,真正让学生有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评教评学有感

                                                      秀梅

     为期三天的评教评学结束了,听了同事们一堂堂精彩的课,让我不由得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班级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思考,细细品味每节课的精彩,真的向大家学习的东西很多,接写随笔,认真记录下来:

    冯老师,韩老师,成辉老师的课扎扎实实,语言亲切,精炼,有感染力;对教材的解读,把握到位;不仅让学生积累知识,积累方法,更积累能力。五年级王老师博学多才,文化底蕴深厚,她的课,不仅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渗透,更有文化的传承;正如她所说:我们不仅要写出有品质的文章,更要做有品质的人。要丽仙老师的课总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乐学易懂,扎实有效。年轻教师有创新:淑宏用情处理教材;宏旺则是另一种思维方式,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海燕,晓婷,建英,俊芳,俊花,张燕,青湖,玉荣,吴珺………在课上注重朗读,注重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课,自叹不如。课堂上教给学生的方法很少,也不注重积累,推敲知识,语言表达不精练。正如要老师所说:“不能就书教书?不仅让孩子们学知识,学方法,更要要学文本化。”这次评教评学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为自己的成长做一些积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听年级主任引领课有感

                                                           秀梅

     有幸聆听了高段三位年级主任的引领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一直以来,自己也在摸索着该怎样让自己的课堂由生机,有活力?从三位老师身上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杨老师的课总是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她的语文课有深度,有高度,总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杨老师文化底蕴深厚,文本解读深刻、透彻,课堂上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在进行思考,在思考中积淀情感。尤其是给孩子们的三种学习方法,让孩子们能下手,敢下手,会交流,会学习。赵老师的课总是闪着智慧的灵光,她的课扎实有效,既积累了知识,更积累了能力。尤其是在语言积累方面,给我们起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导学案灵活运用,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感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赵老师在讲《莫高窟》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扎扎实实教语文,这是我从赵老师身上学到的。师傅李老师的课,认真,有效,上课环环相扣,入情入境,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全文紧扣三次对话展开教学,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启发想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认真钻研教材,灵活使用导学案,三位年级主任真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学以致用,马上行动,也让自己的课堂再现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4:00 | 只看该作者
评教评学有感

每个学期的评教评学,或精彩,或遗憾,都会给我们每一个人留下许多思考、启发,也会让我们有想要尝试的冲动。

我们四年级选取的教学内容是一篇说明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奇妙”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勾画词句,体会到国际互联网之大、传输速度快、快捷方便、作用多的特点,然后利用朗读体会。由于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导致在处理教材时局限于“教教材”,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也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怎样让学生的学习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进一步思考的。

听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我们在为主人公谈迁坚定的信念动容的同时也领略到五年级各位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特色。王晓梅老师把“导”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相同的教学内容经过她细致的处理更具实效。她始终能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思维的提升,通过数据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品格的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到;一个词语的理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联系历史,积淀文化;学习文章写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她的课堂之深之广,是我无法企及的。俊芳对教材的处理总是那么独到,那么有思想;她的课堂语言总是那么睿智,整堂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感动学生的同时也感动了我。

淑宏就《钱学森》一课让孩子们写颁奖词的设计颇具大家风范,让我们耳目一新。在感受钱学森爱国之心的同时更让我们领略到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与学生的无限潜能。一天下来,我们从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上看到了他们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与处理。

不管怎么说,我们在三天的评教评学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路上我们会携手共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05:00 | 只看该作者
心动课堂  别样精彩

——听年级主任示范课有感

听了三位年级主任的示范课,我觉得她们都在用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自己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对语文课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诠释。

杨老师的《安塞腰鼓》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想象、思考、体味语言的课堂氛围中。她的课堂语言是轻松的:孩子们,你能不能读懂。你读懂了什么或不懂什么。她用这样的语言一直在启发学生谈自己内心从文中体会到的词句,向孩子们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孩子,你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我们会带给你更深刻的感悟,你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坎,我会随时帮助你。所以整堂课,学生在静静的思维中感悟到的是心中对安塞腰鼓蓄势待发的震动与那些后生们火焰般燃烧的激情。

赵老师的课堂娓娓道来,让我们跟随学生的朗读到莫高窟旅游了一番。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勾画出描写彩塑的词句,抓住彩塑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些特点。学生在边读边想象的读书过程定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还对本段的语言、写法、说明方法做了总结回顾,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勾画特点,读出美感,想象语言,赞叹技艺,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步步推向高潮。

李老师的课堂前后连贯,融会贯通。她引导学生通过“小红车的主人”与“我”的三次对话展开理解,反复品味语言,联系前文实际情况,让学生感悟到“诚实与信任”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与坚持的。这样的人,是可爱的;这样的社会,是和谐的。

不管是什么的课堂,只要能让学生脑海有思想,不断地思考,心中存感动,就必定有其精彩之处,也是我们应该不断追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3 01: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