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扣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湖北秭归实验小学 向承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补充,更不是传统课程的“味精”和“兴奋剂”,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课标在“教学建议”再次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以交往为媒介和手段,只有在真正的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习得的知识才是真知,增长的能力才是真实的。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效果还不错。
一、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近些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然而,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不成正比,没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分析以下,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单位时间内(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模糊不清,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造成实际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
1、弄清课程标准是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
2、领会编者意图是准确定位目标的重点。
3、关注学情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4、把握课文特点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用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学习,可谓是有的放矢的学习。比如,我校一老师上《卡罗纳》一课时,用小黑板出示目标一:用~~划出描写卡罗纳的句子。完成这一目标,学生通过边阅读课文边在描写卡罗纳的句子做上~~记号就可以了,作用是什么呢?当然是通过找这些描写卡罗纳的句子,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体会卡罗纳的悲痛,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这些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初步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用小黑板出示目标二:请你用——划出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那些人)是怎样做的?完成这一目标,其学习过程是:学生默读课文,把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老师(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生1:当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生2: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励他。
生3:当“我”发现卡罗纳目光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悲哀时,我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我们回眸这一过程,老师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供表达语言的句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语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语表达的难度,给予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信心。
出示目标三:课文中哪些句子能打动你的心,请你在这些句子旁边做些批注。完成这一目标,老师安排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写下自己的感受。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请同学们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屏息凝神”这个词用得很好,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从“屏息凝神”这个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当的表情触动了卡罗纳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样悲伤的眼神看着他。同学们对卡罗纳那深切的爱便在这凝视的目光中深含着了。
生2:我认为“目不转睛”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读到“目不转睛”这个词的时候,我被作者的母亲感动了,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同情和关心。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关心他的等等。
在完成第三个目标时,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做批注,谈感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具体而且可以操作,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学习语文的方法渗透在落实每个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二、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信息日益纷繁多样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良好习惯,这是时代赋予莘莘学子的期望与重任。实践也让我们知道: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动口取得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也只有通过这种形式习得的东西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做真正的学习主人,就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帮助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坚持执行,每天都不放松,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使他们能体验付出的回报,成功的喜悦,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2、教会学生课前预习,养成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赠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学习内容的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读懂基本内容,发现学习问题,做好学习准备。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是否一样的欲望,跟老师思考的东西产生共鸣,眼、耳、心、脑、手并用,排除内部、外部、的干扰,用自制力和意志力形成自始至终的良好状态。
3、指导学生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也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辩证思维方法,使他们思维更加灵活。有了方法,就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来选择学习策略。比如:自渎课文《麻雀》一课,我校老师和学生一起商量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一学生说:先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深入学习。全班学 生阅读课文后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输理:
①小麻雀是什么样的?
②猎狗是什么样的?
③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整理出学习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②边读边想,找出重点词语理解意思。
③有感情的朗读。
带着问题,师生合作探究,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麻雀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描写小麻雀的动作、神态、外貌、声音的重点词语圈出来,加以分析理解。如段中“呆呆地”、“无可奈何”、“站”、“拍打”、“嘴角嫩黄,长着绒毛”等,从这些词语当中,学生读出一点味道来了,他们说从这些词语当中看到的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可爱的小麻雀及孤单无助的小麻雀。
学生在解决问题②和问题③时,猎狗怎么凶猛?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学生选取读课文4、5自然段来学习,边读边想边批划,有的学生找出段中“张开、大嘴、露出”等词语,在一旁批注:说明猎狗的嘴大,牙锋利,走近小麻雀,想吃小麻雀等。有的学生抓住“突然,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的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突然”这一段中的 “扑” 、“落”等关键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老麻雀心情急切,来势又快又猛,行动果断坚定,力量大。有的学生抓住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对猎狗“尖叫”等短语,在一旁写出:伟大母爱的力量使老麻雀奋不顾身,母亲保护自己的幼儿。动物界就这样,何况我们人类。在我们身上,母亲把关爱一天一天地送给我们,一种崇敬伟大母亲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交流、产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感悟,是可以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的。感情朗读也很到位。
通过这个案例,我在反思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