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抚今追昔一番,也是很有意义的。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曾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3页。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
一 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正如叶老所说的“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砺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捉不住之苦。这两方面,前者为泉源,为根本”《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3页。的著名论断。这一段话,既说明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思想情感是产生语言、文字的源泉,也即“言为心声”。又说明了儿童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童内心冷若冰霜,来日成为凡夫俗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话是极为深刻的。目前,在我们的儿童中有的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语文教学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知识的解读;二是思想的渗透;三是情感的陶冶。只有达到第三个层次,才是高水平的教学。这三个层次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有的课思想情感因素还是非常薄弱的,明明是一篇含情十分浓厚的课文,师生总是很客观地去读去讲,教师不入情,也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例如,有的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从始至终都是一张笑脸,老师这样上课,感情根本没有投入,能激起学生热爱总理的感情吗?当然,并不是说,上这样的课要满面哭相。如果对总理具有深情,会自然地表露在你的言谈举止之中。再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那么琅琅上口,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恰如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言:“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王振铎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人间词〉》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语文也要情感丰富,才能读好、写好。儿童情思的形成是蕴涵在人文教育之中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儿童心灵的重要意义。我看语文应成为发展儿童心灵的摇篮。
二 要为儿童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叶老提出:“欲求成功的教师,首先,要在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儿童的情绪丰富,思想绵密,能这么做才是探源的办法。”《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3页。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比较广泛的境遇。如叶老所讲:“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儿童设备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③这里境遇就是指引起儿童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唯令学童的全生活浸润在发生需求、努力学习的境遇里。……使他们视学习国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3页。这样才适宜于儿童心灵的开发。目前我们对这个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们的语文课就是要做很多的作业,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感受不到快感,这种境遇必须改变。二是所讲的教学情境。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且看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不仅在教学的开始注意激发儿童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象、思维和情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发情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要激起儿童丰富的情绪,绵密的情思,这才是读书、作文的探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