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备课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4: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体感知



段承校



1.关于《理想》的意象。



理解欣赏诗歌,关键是要透过诗中的表层意象把握诗人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让我们首先来看看诗歌中出现的这些意象:“石、火、灯、路、珍珠、珍珠链、脊梁骨、罗盘、船舶、海天相吻的弧线、闹钟、肥皂、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透过这些生动的意象,我们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不难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石”、“火”、“灯”、“路”、“罗盘”、“船舶”,这些或是指引人们前行方向的常见事物,或是人们在前进过程中必须依靠的工具和途径。认真揣摩,我们发现:诗人是在向我们展示理想的第一个作用──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珍珠”、“珍珠链”,诗歌把理想比作如此璀璨的珍品,那么,理想在古今未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它是人类贯穿历史长河的宝贵财富,因为有了它,我们的祖先才会奋进不息,也正因为有了祖辈们不懈的奋进,人类的历史才会拥有今天令人叹服的辉煌业绩。理想如珍珠般宝贵,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光!理想是“历史的脊梁骨”,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是诗人告诉我们的理想的另一个作用。“闹钟”,将沉浸在金钱梦中的人唤醒;“肥皂”,将肮脏自私的心灵洗净;“还魂的仙草”,用神奇的法力帮助失去知觉的人找回良知;“慈爱的母亲”,用博大宽容的胸怀呼唤迷途的孩子早日回归。理想是“闹钟”、“肥皂”、“仙草”、“母亲”,理想在人的生命中无时不刻不在起着这样的作用──净化人们的灵魂,使误入歧途的人们迷途知返,使人类拥有高尚的灵魂。



2.关于《理想》诗的结构。



从《理想》一诗的情感脉络来看:2、3两节相近,抒写了理想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4、5、6、7节相近,叙说了理想在完善人格方面的意义。8、9、10、11节相近,述说理想在人生中的意义。全诗通过多样的、意义相连的意象组合赞颂了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是鼓舞人们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3.关于《理想》诗的抒情特点:



(1)生动形象的比喻极大地拓展了诗的内涵,留给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体现了诗歌抒情的张力。



(2)整齐的句式使诗歌具有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诗中多次出现的“理想是……”、“理想使……”的句式,使诗歌每节的句式整齐划一,同时节与节之间在整齐中又有参差之美,使诗歌内涵得到多角度的彰显,真正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诗歌从诗人自身的命运遭际出发,紧扣历史演变的进程、时代发展的脉搏,深邃辽远,大气磅礴,更使同样关注人类发展历史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读者感同身受,激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也使得诗歌中阐述的哲理更加深入人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4:57:00 | 只看该作者
理想



吕莉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积累“缀连”“倔强”“洗濯”“玷污”“诅咒”“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等词语。



2.能熟练地朗读全诗,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



能力目标



1.能联系诗歌的语境和自己的体验,理解、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初步设计自己的人生。



二、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可以从《在山的那边》导入,以旧课带新课;可以从关于理想的名言导入,引出新课;可以从“理想”的定义入手,再联系古今中外名人事例谈及理想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可以从诗歌的艺术魅力入手,引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引出新课;还可以从诗人流沙河的经历、诗风介绍起,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千变万化,以紧扣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



2.自由朗读诗歌,将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3.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也可课前布置字词预习,课堂讨论、检测)



4.集体朗读全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可先自行练习一下。



(2)集体朗读。



5.学生质疑,小组讨论。



(1)学生将难以理解的诗句提出由全班共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认真聆听,不作公布答案性质的评论,从学生的讨论中再次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2)从学生的问题中列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学生难以解答正确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答案的指导)



6.逐节研讨(1~7)。



研讨目的:深入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



(1)学生先谈对每一节的理解。



(2)教师就学生阐述不清的地方再质疑,由学生集体讨论解决。



如:第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第二节阐述了什么哲理?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第三节跟第二节有什么联系?



第四节诗意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第五节告诉我们理想可以给人以什么?



第六节中的“牺牲”指什么?



第七节中的“副产品”是什么含义?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会寂寥?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欢笑里怎么会有酸辛?



(3)教师总结归纳。



7.作业布置。



(1)读诗歌两遍。



(2)自行研读8~12节,理解每节的大意。



(3)搜集、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



(教师可将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几个小问题,由小组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研析8~11节。



(1)学生齐读8~11节。



(2)检查上一课作业,请学生谈谈对8~11节的理解。



(3)针对学生的发言,全班讨论互评。



(4)教师针对重点或疑难问题再质疑,学生分组讨论。



(如第八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九节和第八节有什么关系?



第十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指什么?



第十一节与上文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可笑”?



(5)教师总结重点、难点。



3.小结这次探究诗意的经验。



4.朗读全诗。



5.探究诗歌的脉络结构。



(根据每节诗意总结归纳。)



6.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设计问题,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7.语言运用。



(1)在文中找出例句,请学生仿写句子。



(如模仿第二节出题“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或模仿文中的比喻句,再写几个关于理想的句子。)



(2)交流搜集的名言,再仿写几句关于“理想”的名言。



8.综合运用。



阅读黄金山的《人生》,说说你从中感悟到的哲理,并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人生,是一支悠扬的歌,天天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人生,是一条流淌的河,时时都在激起朵朵浪花;人生,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它的课本,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需要一生去解答,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够找到它的真谛。



人生,又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这场戏中的角色。人生是戏,但绝不能视其为儿戏。因为,戏弄了人生,亦即戏弄了自己。



人生的历程犹如一条抛物线,经过一个高度后,终归回到地面。即使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为一个“!”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
回复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4:57:00 | 只看该作者
《理想》第一课时



段承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能力目标】模仿课文相关语段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情感目标】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生:是指理想的境界。



师:是的。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辛劳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生议论纷纷。)



生1:我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就是理想的境界。



生2:有理想才能好好努力,更快地过上自己想过的好日子。



生3:我觉得“理想的境界”概念还是模糊,我们一般说理想要远大,如果把它与一般的做事目的混为一谈,好像有点贬低的感觉。



生4: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就大的来说是为了国家,可是我觉得说到底还是为了让自己能活出自己的个性来。



生5:其实说理想还是目标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要看用在什么场合中,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觉得必须要能坚持,不间断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师: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的想法。这样,让我们一起阅读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这里找到答案,“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作者介绍



生:(好奇)流沙河?



师:对,流沙河是笔名。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草木篇》。



(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



流沙河的散文也不错,《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阅读一下他写的这篇《理想》。



三、整体感知



师:谁愿意为同学们读一读。



生表示要准备一下。师允许。生举手。



师:有不少人都想读,那咱们请4个同学,一人三节,好吗?



生按次序朗读。



师:有没有读错的字?



生:“倔强”应该读jué jiàng,“洗濯”应该读xǐ zhuó。



师:很好,这是与咱们的方言不一样的,大家要好好记住。



生:“玷污”应该是读zhān wū。



有学生笑,还有学生立马举手。



生:人家读的是对的,明明就是“diàn wū”。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齐声说:diàn wū。



师:对。还有吗?哦,没有了,那么你们觉得这首诗好读吗?



生:我感觉这首诗不如前一首好朗读。



生:(几个同时)不对,这首好读。



师:请大家听完**的意见,请你说说为什么?



生:句式整齐、感情变化不大。



生:才不是呢,正因为句式整齐、感情变化不大,才好读。



生:不对,感情变化不大,很难区分,才不好读。



生:《在山的那边》里开始的痴想、然后的失望、后来坚定,感情变化是很明显,但是读的时候,每一个地方单独读的时候,都不是很好读的,像昨天同学读的时候技巧不好掌握,《理想》就不一样,一般同学都能读得差不多。



生:我说不好读是说很难区分出谁读得更好。



师:那是不是说对多数同学来说,《理想》比《在山的那边》更容易读好。



生:是,但是读得好的同学不像读《在山的那边》那么好表现。



师:**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且这么多同学反对他,他还能坚持自己的看法,精神可嘉啊。希望同学们都向**学习,开动自己的脑筋。不过刚才同学们已经就这首诗的形式达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这首诗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让我们再次集体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生放声朗读。



师:思考好了吗?



生:本诗的主旨是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生:要克服种种困难,朝自己的理想前进。



生:要有理想,有远大的理想,还要为实现它而不断奋斗。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那么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生:谈到不同历史时期理想不同。



生: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师:说的很好,总结一下,就是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上来说的。而诗的第1节就是对于理想的意义的综合阐述。



师读第一节。



师: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生: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



生:我觉得这种后面一个字做前面一个字的形式好像在哪里看过,也是一种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师:咱们为他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师:他说的就是“顶真”。顶真法是将前一句的尾字,作为后一句的首字,使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这里采用了比喻、顶真的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还有补充吗?



生: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师:非常好。让我们再一起朗读第一小节,深深体会一下理想的重要意义。
回复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4:58:00 | 只看该作者
《理想》第二课时  



段承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研讨与赏析。



3.语言运用。



一、质疑



师:昨天咱们朗读了《理想》这首诗,现在大家对诗已比较熟悉了,是想先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手表决先质疑。



生: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



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实现理想就得牺牲。



师:比如牺牲什么?



生:比如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玩的时间。



师:这个回答你满意吗?(前者摇头表示不满意,众生笑)师请大家再思考。



生: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全班鼓掌)



生:第八节,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师:还有没有其他理解?



生: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



生: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师:我同意。有理想的人能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第八节,为什么“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生: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



生:我认为是因为有理想的人做的事,别人不理解,会排挤他、迫害他。像岳飞他要把金兵赶出去,但是皇帝、秦桧不想让他打仗了,岳飞就被害死了。



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



师: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



生: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



生:遭遇了不幸的人,本来已经绝望了,有理想的话,就会坚持,还有可能成功。



生:“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



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



生: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生: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



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围内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读一遍。



生: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生:因为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过努力成功。



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全班鼓掌)!



生:第九节,“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怎样理解?



生: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



生: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生:我联想到《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眼睛”。



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联想,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全班齐读两节诗)



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



二、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



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师肯定,请生读)



生: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师肯定,请生读)



生: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



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个“理想是,”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



生: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生: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



生: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如何边听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



生: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



生: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



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



生: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



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油才能实现理想!



生: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



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顶真,看看能否运用顶真,以“理想”作为主语,再造两个句子?好,这道题目留待课后讨论解决,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生: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



(师肯定有一定道理,请生读)



生: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



师:你寻味到了什么?要说具体。



生: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感体验是复杂的。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种体会来?(生读,全班鼓掌)



师:大家鼓掌,因为他读得好,好在哪?对,读出了语气,读出了感情。“读出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学生热情高涨,还有许多人举手,教师变换方式)



最后全班再次齐读本文。



铃声响。



师:同学们青春正好,请大家乘上──



生: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



师:(笑)好,老师为你们加油。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1: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