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下学期语文听课评课记录201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评课记录(1)

科目:语文    听课人:黄静芬

上课老师:鸿都小学 巫小娜老师

课题:文天祥

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现一个人的名字,请学生一齐轻声呼喊。(板书:文天祥)

2.“你了解这个人吗?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学生查找的资料详略不一,学生汇报时有的胆量大,表达比较流利。)

3.小组汇报。(名句、文章等)

二、品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了解了文天,现在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与文天祥零距离接触。”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教师能抓住读得不准的地方纠正。如:“凛然”)

2.朗读文章。(小组轮流读)

“哪个小组愿意读哪个段落?”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文天祥的炽热的爱国情怀。

1.默读2-8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文天祥语言的句子,并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汇报:

读完以后,你觉得文天祥是怎样的人,找出文中可以描述的语句读。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呢?(学生有较好的默读习惯。汇报的学生比较少。)

(汇报形式:组长汇报——组长点名组员补充——组员可以要求其余学生跟读。)(学生有合作精神。)

生:我还找到了……

师:建议你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读。(读的形式比较多。)

师:“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劝降书,他却以《过零丁洋》作答。谁收集有《过零丁洋》全诗的?小组内先读一读。”

师: “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想体会?”(小组汇报)

师: “文天祥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于我们心中。请读最后一段。”

- 听课评课记录(1)_希望风帆黄静芬
三、总结。        

1.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板书:通过具体事——组织勤王军、多次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2.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以及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四、拓展。

1.你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或爱国名人的故事吗?要求:听同学说故事的时候,能联想到哪些成语,在小组内写出来。(投影、带读。)

2.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爱国名言。

3.读



板书:          18  文天祥

              组织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

             多次拒绝劝降                 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国捐躯



归纳点评:

1.本节课由导入——检查汇报——品文——总结——拓展这些环节组成。老师能抓住文中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找出有关的语句,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的性格与品质。教学思路清晰明朗。

2.整节课培养目标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预设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得到展示。

3.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得比较好。(这节课的前置性作业有: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收集文天祥的故事、名言、收集爱国故事等。)

4.构建了比较成功的小组学习模式。

5.大部分学生能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参与到讨论中去,但是发言的学生还是比较局限。

6.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

7.朗读的指导还可以加强。

探讨:

1.学困生不能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在课堂上教师该作怎么样的引导?

2.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有没有必要牵着学生去一段又一段地品味文本?可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品味?

3.品文、鉴赏应该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这篇课文的语言中有些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发现对这些难点,教师的态度是“一带而过”,学生是不是懂了?教师有没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对比较难理解的词句的检查这一环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听课评课记录(2)

科目:语文    听课人:黄静芬

上课老师:作新小学 钟春燕老师

课题:寻找名人的足迹(语文大课堂)

时间:第十六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课前齐背诵:《新三字经》节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华名人?

生:叶剑英……

师:他们就像颗颗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名人,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名人的足迹。

(板书:寻找名人的足迹)

二、小组交流

师:前几天,我布置同学们收集了名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出示交流内容:

1.互相了解各自搜集到的名人资料,说一说搜集这些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2.确定介绍的重点与顺序。

师:请学生汇报收集资料的途径。

生:汇报。

师:总结方法并告知学生收集资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三、小组汇报,全班互动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相信同学们对名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上来介绍。

-
1.     汇报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语言表达要流畅。

2.     听同学介绍时要注意认真倾听。

生:共有两个小组上台汇报。

第一小组:介绍的是宋湘。有宋湘的简介、老家的图片、照片和诗,还谈了看图后的感受。其他小组的同学有补充介绍。

第二小组:介绍的是毛泽东。有毛泽东的简介、工作和生活中的照片、毛泽东的故事和名言。

(学生介绍时,其他同学大部分能认真倾听。发言的同学做到语言流畅,但是却语气平淡,毫无感情。从展示的资料来看,存在很多的错误。)

老师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名人向听课的老师介绍。

四、总结

师:通过收集资料、交流,我们了解了名人,相信有一定的收获和感想。学生谈感想。

五、作业

整理资料,写成文章。将进行“中华名人展”。

评课:

优点:

1.本节课,教师能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展示、表现的舞台,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去认识名人、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能有序地进行交流和展示活动。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不足之处:

1.学生汇报时,采用的方式不够多。学生只宣读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简单地谈了一些感受,不免使人有只为收集资料而收集资料,对名人的了解不只停留在表面的想法。

2.老师教学中提出的要求:“确定介绍的重点与顺序。”在后来的教学中没有落实。

3.教师的点拨和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到位。如: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汇报时出现的错误,老师没有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探讨:

1.“语文大课堂”这种既包含综合实践又有口语交际性质的课,应以什么形式去进行?

2.在“语文大课堂”中,老师怎样做好引导者?

3.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看菊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一、复习检查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得可好看啦!这节课,我们和小作者再去公园——看菊花。齐读课题
  【导入语活泼生动,且与课文自然联结。】
  1.不过,我们得先准备好门票。读好词语的小朋友就可以拿到门票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被新颖的话吸引住了。】
  2指名读词
  公园听tīnɡ许多许的第二笔是什么笔画?
  舍不得好看
  3齐读词语,大家都可以拿到门票。
  二、精读课文
  1、我们去公园看菊花啦!
  出示课件一朵朵的菊花
  你瞧,菊花好看吗?哪儿好看?
  生:颜色好看姿态好看
  你能用学过的成语赞美菊花吗?
  【既有说话训练,又挖掘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2、今天,孙老师采集了一大片菊花,带回了教室。
  出示菊花图
  出示句子:黄huánɡ的白bái的淡dàn绿lǜ的紫zǐ红的
  ①师范读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读好吗?自己先试试。
  ②指名读。师评价,并再次范读。生齐读。
  3、师指图:你看这朵,正伸展着每一片花瓣,再看那朵,马上就要开放了,呦,这一丛是金黄色的,那一丛是紫红色的。放眼看去,这一片片菊花都成了花的海洋。
  ②出示:一朵duǒ朵一cónɡ丛丛一片piàn片
  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教师有感情地解说,为学生的朗读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
  4、师引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①现在就是深秋了。打点深秋寒风
  早晨,寒风吹在你的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说:冷的感觉。
  ②寒风嗖嗖地吹,而菊花却昂首挺胸,迎着寒风竞相开放。
  ③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寒风刺骨的感觉,更能让学生理解菊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5、小朋友们,有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这句话这么长,你有信心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你喜欢菊花吗?谁来夸夸菊花?
  【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菊花,可以与文中相呼应,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7、师引读: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了离去。
  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
  8、我们还没有看过瘾呢!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读得这么好听,你能背下来吗?
  ①自己背②老师考考大家谁能根据提示,背这一段?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白的,,紫红的,一朵朵,,一片片,它们正迎着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指名背齐背
  9、爸爸说了什么?自由读课文
  重点理解“许多花谢了”。指名说
  10、师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小精灵儿童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28:00 | 只看该作者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6) 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

  指名说。

  人们很留恋梅花,就像我们上学期学到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阿?(“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7)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指名说。

  大家说的都对,人们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更喜爱梅花凌寒独放的精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

  【评: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主题。】

  师:小朋友们书读得是声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写得端正入体。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发、休、息、欢,指名读(出示课件)

  2、这四个字中,教师觉得只有一个字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它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写“发”(就像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思考,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评: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

  评课:

  听了徐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教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另外,徐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2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