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2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论文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造性地用好网络上的作文素材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过去那种“刀耕火种”的教学方式,是远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必须改革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实践证明运用网络技术能够优化作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一、建立网站──提供素材

能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建立学生 作文网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并顺应儿童的写作心理,建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多元的写作知识和图文素材网站。从形式上有“图文宝库”、“语段宝卷”、“词汇宝典”、“思维宝塔”、“练笔宝石”、“名师宝藏”等栏目;从内容上有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等;从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并深受同学们欢迎的。

二、引导上网──选择素材

光有网站这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如何上网,让学生在网上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素材,因为网上的素材可以说是图文并茂、五彩缤纷、丰富多样。这就必须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如在教学“写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作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再看看名师是怎样指点迷津的;紧接着找一找有不有自己需要的语段或优美词句。最后还得走出网络,走向生活,和生活中观察的动植物进行比较,抓住特点,优化组合。网上资料加上生活实际,再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便是你理想的作文。

三、教给方法──活用素材

网络虽然提供了不少素材,这毕竟和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作文时,不能照搬照套网上的素材,必须要活用素材。如在教学“小花猫和小白兔”时,先让学生比较观察网上提供的各式各样的小花猫和小白兔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述,同学们有的说,小花猫的眼睛在暗光下,总是登得大大的,圆圆的,并且眼珠子是绿绿的,绿得像两颗绿灯泡;在强光下,小花猫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而小白兔的眼睛也是圆圆的,眼珠子是红红的,像两颗红珍珠。有的说,小白兔的耳朵是长长的,尖尖的,还会转动,特别灵活。而小花猫的耳朵是短短的,不能转动。有的说,小白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跳跃式走动。小花猫的脚心有肉垫,走路很轻,便于捉老鼠。还有的说,小白兔全身是雪白的毛,而小花猫身上的毛,是黄、白、黑三种颜色,像穿的一件花衣服,听好看的。学生 为什么能够说得生动具体呢?是因为网上提供的画面就是这样清楚明白,再加上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体验,才有这样的效果。

四、勇于创新──加工素材

“创新”这是新概念作文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它又不同于成人的文学创作。小学生的习作其主要特点,就是把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想、所感,用纪实的手法来表达真情实感。然而,要使文章有新意,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就必须要做到:立意新、构思巧、语言美,既有实,又有虚,虚实结合,巧夺天工──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写文章要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网上的资料虽然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技术加工,所提供的素材都是学生要写的主要内容,看起来只是照录纪实,不需要什么想象,但实际上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具体,还必须进行创新,合理加工,合理想象。只有合理想象,才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如在指导学生说写“小花猫”时,本来从网上资料中看不到猫捉老鼠的情景,也不知道猫的胡须管什么用的,同时也看不到它平常是怎么玩耍的。这就必须要把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合理想象。结果同学们的想象不但合理,而且十分丰富,有的说,猫的胡须是用来探测什么的;有的说,是用来量鼠洞大小的;有的说,猫捉老鼠时,眼睛登得又大又圆,在鼠洞前耐心地等待着老鼠的到来,当老鼠出现在眼前时,猫就来个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就逮住了老鼠。当它把老鼠捉到了玩弄一阵子后才美美地饱餐一顿。

由此可见,网络作文,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技术,它的途径很多。实践证明,网络引进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效是显著的。

(湖北省恩施市教研室 阿 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4:00 | 只看该作者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态度主动化







写作态度主动化,即让写作成为学生主观的需要。心理学家发现:由于人们对工作态度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勉强去做的,力量只能以挥“1”;了解后去做的,能发挥1.6倍的力量;如果创造性地去做工作,则可发挥3.1倍甚至更大的力量。

要使学生写作态度主动化,教者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打开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枷锁。小学生作文就是要写“自己”,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听,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想。”要使学生写作态度主动化还必须发挥情感因素的感染效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欲望和进取心。

那么,应该怎样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主动化呢?这里略谈几点,与专家同行们共同商讨、研究。

一、建立情感,营造写作氛围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感受的一种内心体验。教学活动中,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感染学习对象的功能,能够对认识活动起调节、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除了知识的交流,还必须有情感的交流。

情感功能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亲近,和他们闲谈作文趣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浊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动情传情,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入情达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三,学生作文后,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及时批改,正确给予评语,以表扬为主,提意见为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二、丰富生活,抓准引导时机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生活丰富,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1.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比如“贴鼻子”游戏、“吹鸡毛”比赛、新年联欢会、班级小组篮球赛、“我敬佩的课本人物”演讲比赛……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引导他们习作时做到内容真实具体,有血有肉。

2.听。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收听广播、电视也是丰富生活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有些教师和家长会这样错误地认为,学生看电视、听广播只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其实不然,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还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另外,听记作文也是丰富学生生活的一种好办法。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文质精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然后学生根据听到的记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欣赏了佳作,还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看。“我手写我见”,就是说学生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事物、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记录下来。平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活动(有条件的家庭还带领孩子外出旅游),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通过参观、访问、旅游,学生们写出了“白雪皑皑,高入云宵的珠穆朗玛峰;碧波荡漾,神奇秀丽的漓江山水;驼铃叮铛,黄沙似海的塞外风光;河网纵横,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这样的佳句。

4.想。古人云:“辞以情发。”学生参加了一次活动,读完了一本书,看了一次比赛,经历了一件事情……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想。教师应及时引导,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写作时就会思如泉涌,一气呵成。

三、创造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必胜的信念。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拟定作文题时,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米下锅,有话可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人人都能够得到成功。

2.作文评改时,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评语,充分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或组织全班学习。

3.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文章入选,能品尝个人“发表”作品的喜悦。

4.动员学生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写稿,让全校学生欣赏自己的习作。

5.推荐发表。号召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品味作品发表后的快乐和获取稿酬后的欣慰。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态度的主动化,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对于提高作文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海安县北凌小学 王 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4: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作文情感的培养







列宁早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还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的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这两句话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性。 因此说,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作文前,激发学生的情感:

1、走进大自然,陶冶情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正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可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要求写《记一个游览活动》的作文;让学生观看一场紧张的球赛,要求写《记一次球赛》的作文。

2、细致观察,深刻认识,丰富情感。

学生只有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更加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带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最后,可让学生动笔写一篇《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以情感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框架,揭示了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获“文、道”之得,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二)评改时,升华情感。

1、注重鼓励、表扬。

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益处,可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例如有次写《我们班上的小雷锋》,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个人。但是某学习较差的学生只写了一件事,而且干巴巴的。对此要批评,但如何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效果。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记清楚一件事就不错了,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看了很高兴。第二次写《我了解的一个人》,他选用了三个事例,但是没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虽生硬,但通顺。对他本人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便批道:“看过你的作文,我很高兴,因为你进步了。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公是什么模样,如果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出来就好了。”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他就比较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了。

2、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

A.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B.学生参与评改作文,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为情而造文”。

C.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作文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言为心声”。

D.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可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坚定作文的信念,使学生感到克服困难,逾越障碍,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欢乐。

F.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出发点在于“教是为了不教”,使他们将来脱离指导也会作文,因为写作如同说话一样,完全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浙江省宁波市东胜路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马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5: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兴化市永丰中心校 孙大武



一、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非常直白地指出了阅读到了相当的程度以后,读的能力自然会转化为写的本领。叶老先生也曾很精辟地指出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什么例子呢?其中自然是包括写文章了。



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历来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亲睐和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服务于阅读教学的需要,如深化对文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等;另一方面,阅读过程本身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生活的间接经验,从而为学生习作提供相对鲜活的材料;此外,阅读文本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把诸如习作技巧,写作方法等传递给学生,至于情感的熏陶、品质的修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目下来说,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中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续写,如《穷人》一文,要求写一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二是改写,如把高鼎的《村居》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三是仿写,如三年级上册第14课《“东方之珠”》书后练习4: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这几种方式或着眼于形式或着眼于内容,都很好地运用了学生的阅读成果。



就小学生习作来说,能否写出有具体内容的文章,往往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相关鲜活的生活体验,是否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事实情况是,我们太多的小学生过早远离了新鲜有趣的童年,生活在学校、家庭,或者是宿舍的直线上,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实在是太少。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在大量阅读课上间接形成的生活积累、情感,若干喷薄欲出的话语,丰富多彩的章法技巧却被相对闲置,即便是如前所述的续、改、仿三法,也大多成了阅读课的所谓“深化”和“延伸”,较少从专门的角度来思考阅读课上的生活积累对于小学生作文的现实意义。这样的现实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小学生单一生活的丰富化,对于改变小学生习作教学缺“米”少“水”的现状有很大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的关注与思考,从而丰富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此外,习作教学中对于阅读成果的运用在理解和行动上都显得过于单一,突出表现在对课外阅读资源的漠视,这与当前蔚然成风的课外阅读风气是不相称的。“阅读的痕迹”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时的批注上,适当以作文的方式出现也许更加有意义。



发扬读写结合的传统,丰富读写结合的方法,开拓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新天地,这是笔者呼吁重视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的出发点。



二、在习作教学中运用阅读成果时要特别关注读写的“短线结合”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又是密切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所谓读写的“长线结合”,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它所关注的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漫长战线。而“短线结合”即是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传统上偏重于“长线结合”,而忽视“当下”的“短线结合”,这是有失偏颇的。著名作家冰心在她《再寄小读者》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夏天,我带两个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动物园。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活泼……回来后他俩都写了日记。第一个孩子只写了四五十个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就像记账似的……第二个孩子却写了千把字……把那些动物,如白熊、大象、斑马、孔雀等等的动作、形态、皮毛、羽毛的颜色都写得十分生动鲜明……他的这篇日记,写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错别字,使人看了很舒服。没有去过北京动物园的人读了,会引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两个都很聪明活泼的孩子同游北京西郊动物园,却写出了水平相差极大的日记,这是为什么?同样的“米”,“炊”出来的竟是不一样的“饭”。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还应有深层次的解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素材,亦即“米”以后,还得在“炊”的程序、方法上,也就是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上认真指导一番才行。而所谓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从读写结合的角度看,就是“短线结合”。读写的“短线结合”搞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把“米”炊成什么样的“饭”。



关于阅读成果与习作教学的“短线结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习作如何立意。我们的阅读教学比较重视谈立意,而我们的不少学生习作没有立意,或者立意不明,阅读课上获得的关于立意的知识,没有通过恰当的“短线结合”以能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比如:以《知错就改的爸爸》为题,就应该围绕爸爸是怎样知错就改的这个意思来写;以《校园的冬天》为题,就应该突出校园冬天的景物特点,表现老师和同学不怕严寒坚持锻炼和学习的精神……二是要学会构思习作的顺序、结构。思考写作的顺序,就是要做到言而有序。谁先谁后,动笔之前要心中有素。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类似的习作可以按照先总后分、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安排材料,避免层次上的混乱。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讲清楚倒叙手法的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即席设计几个倒叙的开头,接着的习作就要求学生写人或者记事,注意使用倒叙。三是要在指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上下功夫。学习了《大江保卫战》的第四节以后,让学生说说文中的黄晓文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黄晓文……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为什么感动人呢?细节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啊!细节有什么特点呢?而后再设计诸如挨了批评,饿了时吃饭,高兴时的手舞足蹈等让学生说说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并作一些点评。



阅读成果与习作教学的“短线结合”其内涵固然是非常丰富的,但笔者很固执地认为,无须太多,三个足矣!在这里,语文教学中的“减法”思想同样适用。



三、推介几种新做法



1、添加人物。在正常的文本中,增添某一个人物,从而改变或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学习了《狼和小羊》,可以设想添上个猎人,以表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2、明暗线索的转换。如同电脑运行时当前窗口的切换一样,有些具有明暗线索的文章我们可以用转换的方法利用阅读成果进行习作练习。如《爷爷的芦笛》。该文的明线是强强战胜黑暗和孤独,变得勇敢起来,暗线是爷爷守卫大堤,并且吹奏出悠扬的笛音以鼓舞强强。我们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思考把处于暗线的爷爷推到“前台”来,正面来刻画爷爷,习作的题目就叫《吹芦笛的爷爷》,侧重表现爷爷的认真负责、乐观开朗。



3、显微镜法。如《诚实与信任》:“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我”的字条是怎么写的呢?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微小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放大:《我的真诚道歉》。



4、好书(美文)介绍。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书籍文章进行思考和概括,提升阅读的品质,进而提高表达能力。介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书文的自述,可以是读后的心得,也可以是对书文中人和事的评价。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空,让好书大家读。如读书节、读书沙龙、读书简报等。



仍然需要说明的是,重视了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中的运用,其最主要的着眼点在于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宝贵的间接生活经验,在于文本所传达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它只能是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方法之一。真正的源头活水还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坚持从内容入手,坚持教给孩子必要的章法,就必须在丰富学生生活上下功夫,在读写结合上显实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中适时练笔的几点做法



新沂市新安镇城关小学 马艳萍 新沂市新安镇城东小学 王 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时练笔呢?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典型构段处模仿练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如《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上)一课,“原野热闹非凡”一段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教学这一课后,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见过的热闹场面,围绕“____热闹非凡”或“______真热闹啊”等中心句进行总分方式的写话训练。在模仿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把这种典型的构段方式内化于心,外用于文,边学边用,扎实高效。再如《燕子》(苏教版四下)一课中,描写燕子外形一段,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有特点的几部分简洁明了地进行了描写。教学这一段后,我带领学生展开模仿练笔──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有“本”可参,有“法”可依,写起来自然流畅。



  苏教版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许多构段方式十分典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引领学生在这些典型构段处联系生活,模仿练笔,学生定会受益无穷。



  二、在文本空白处想象练笔



  在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从而走进文本内部的世界,这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莫高窟》(苏教版五上)一课,可紧紧扣住壁画的“宏伟瑰丽”的特点,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对飞天的各种姿态进行“补白”,使莫高窟壁画的丰富多彩,飞天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宏伟瑰丽”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再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五下)一课,“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13年,作者一笔带过,却让我们感慨万千,产生无限的遐想。13年的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过程是何等的艰辛、漫长!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想一想,写一写:他把个人的耻辱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白天,________;夜晚,______。冬天,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在这样“补白”的过程中,学生不自主地投入到司马迁的发愤创作情境中去,并产生了无限敬佩的情感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司马迁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深深地铭记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并时刻激励着他们……



  三、在情感共鸣处拓展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既有个性化解读,也有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住这一“情感共鸣”处,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笔诉心中的情,不仅可以让文章蕴含的情感涌现,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得以尽情地表达,同时,在写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合一的理想境界。《特殊的葬礼》(苏教版四下)中,现在与过去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人们悲愤不已。这是情感抒发的突破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的练笔:“他们悲的是_________,愤的是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甚至还有人__________。”练笔后当堂交流。在这个练笔及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其中的一位游人,与他们同悲共愤,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如,在教学一些赞颂人物精神、意志、品质的文章后,可设计一些小练笔:“XXX,我想对您说……”或“假如我是XXX……”。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智慧与文本再次产生碰撞,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了有效地统一。



  四、在意犹未尽处创意练笔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创新始终是其关键所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他们意犹未尽处适时设计小练笔,就会激起他们创新的欲望,再及时予以热情地鼓励,高度地赞扬,真诚地赏识,他们就会大胆地进行创造,生成无限的精彩。如学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故事之中,或惋惜、或埋怨、或气愤,我随机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乌鸦自从上次上当受骗以后,一直很后悔。这一天,它又叼到了一块肉……’请你接着往下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闸门全部打开,他们大胆地想象,创意地表达,有的想象“狐狸被乌鸦用计惩罚”,有的设计“狐狸改变方法,乌鸦再次上当”,还有的创造出“小乌鸦出现,用计战胜了老狐狸”……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超越了文本,提升了认识,又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喜悦。当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在主题单元后迁移练笔



  苏教版语文教材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并提倡“单元教学”,这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迁移性练笔。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树立大的语文教学观,从而为主题单元后的迁移性练笔创建平台。“春光无限”、“园丁之歌”、“有志竟成”、“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多么精彩的主题,多么难得的练笔机会,针对每一单元的主题,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赞家乡”、“颂英雄”、“表真情”、“达志向”……这是一次对主题单元教学的深化、提升的过程,是对学生三维目标高效整合的过程。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练笔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日积月累,学生的潜能、个性、才情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地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中适时练笔的几点做法



新沂市新安镇城关小学 马艳萍 新沂市新安镇城东小学 王 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时练笔呢?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典型构段处模仿练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构段方式,这些构段方式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模仿练笔。如《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三上)一课,“原野热闹非凡”一段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教学这一课后,我引领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见过的热闹场面,围绕“____热闹非凡”或“______真热闹啊”等中心句进行总分方式的写话训练。在模仿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把这种典型的构段方式内化于心,外用于文,边学边用,扎实高效。再如《燕子》(苏教版四下)一课中,描写燕子外形一段,作者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抓住了燕子外形最有特点的几部分简洁明了地进行了描写。教学这一段后,我带领学生展开模仿练笔──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学生有“本”可参,有“法”可依,写起来自然流畅。



  苏教版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许多构段方式十分典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适时引领学生在这些典型构段处联系生活,模仿练笔,学生定会受益无穷。



  二、在文本空白处想象练笔



  在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引领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从而走进文本内部的世界,这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莫高窟》(苏教版五上)一课,可紧紧扣住壁画的“宏伟瑰丽”的特点,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对飞天的各种姿态进行“补白”,使莫高窟壁画的丰富多彩,飞天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宏伟瑰丽”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再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五下)一课,“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13年,作者一笔带过,却让我们感慨万千,产生无限的遐想。13年的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过程是何等的艰辛、漫长!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想一想,写一写:他把个人的耻辱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白天,________;夜晚,______。冬天,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在这样“补白”的过程中,学生不自主地投入到司马迁的发愤创作情境中去,并产生了无限敬佩的情感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司马迁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深深地铭记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并时刻激励着他们……



  三、在情感共鸣处拓展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既有个性化解读,也有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住这一“情感共鸣”处,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笔诉心中的情,不仅可以让文章蕴含的情感涌现,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得以尽情地表达,同时,在写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合一的理想境界。《特殊的葬礼》(苏教版四下)中,现在与过去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人们悲愤不已。这是情感抒发的突破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性的练笔:“他们悲的是_________,愤的是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甚至还有人__________。”练笔后当堂交流。在这个练笔及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其中的一位游人,与他们同悲共愤,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如,在教学一些赞颂人物精神、意志、品质的文章后,可设计一些小练笔:“XXX,我想对您说……”或“假如我是XXX……”。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智慧与文本再次产生碰撞,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了有效地统一。



  四、在意犹未尽处创意练笔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创新始终是其关键所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他们意犹未尽处适时设计小练笔,就会激起他们创新的欲望,再及时予以热情地鼓励,高度地赞扬,真诚地赏识,他们就会大胆地进行创造,生成无限的精彩。如学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故事之中,或惋惜、或埋怨、或气愤,我随机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乌鸦自从上次上当受骗以后,一直很后悔。这一天,它又叼到了一块肉……’请你接着往下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闸门全部打开,他们大胆地想象,创意地表达,有的想象“狐狸被乌鸦用计惩罚”,有的设计“狐狸改变方法,乌鸦再次上当”,还有的创造出“小乌鸦出现,用计战胜了老狐狸”……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超越了文本,提升了认识,又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喜悦。当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在主题单元后迁移练笔



  苏教版语文教材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并提倡“单元教学”,这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迁移性练笔。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树立大的语文教学观,从而为主题单元后的迁移性练笔创建平台。“春光无限”、“园丁之歌”、“有志竟成”、“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多么精彩的主题,多么难得的练笔机会,针对每一单元的主题,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赞家乡”、“颂英雄”、“表真情”、“达志向”……这是一次对主题单元教学的深化、提升的过程,是对学生三维目标高效整合的过程。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练笔机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日积月累,学生的潜能、个性、才情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地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河间市果子洼回族小学 哈 艳



  
口语交际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意识和习惯,提高交际能力为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一诺值千斤”,“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大多数农村小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与他人很好的沟通、合作呢?究其原因,主要是:1、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少,积累的词句自然就很少,学生想说、有话说却不能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2、学生“交际”的机会少,创设的交际空间还不够广。3、口语交际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较差的农村小学。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理论书籍的研究得出: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一、作为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我一直遵循五个原则



1.循序渐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需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由读到说,由说片段到说整段、整篇,由有准备的说到即兴说,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听说兼顾。



听和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听是说的基础,听好才能说好,说好为听提供方便,又促进听的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除了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得到练口的机会外,还应注意听辨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使大多数人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提高。



3.体味快乐。



选择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或实践的内容,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新知,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习作的殿堂。



4.赏识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初练口语表达,往往语无伦次,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表达的欲望。



5.持之以恒。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期训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久天长,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学途径上,我追求多样化



(—)抓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口语交际课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素养”的主阵地。口语交际课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快捷地获得和积累口语交际经验。因此,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上好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我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充分的课前准备,培养搜集信息能力。



新教材中大部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内容都需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口语交际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提供交流,才会避免课堂上无话可说的现象。



由于每个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内容都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因此在每个单元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结合阅读教学布置各项准备活动,让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的信息。我在教学《夸家乡》时,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名胜、风景、特产等方面的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这样的课前准备,既有利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搜集到的材料也为口语交际提供了素材,学生在课内谈的活、谈的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形象的情境设置,激发交际兴趣。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因此,我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如教学《我们的小制作》时,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小小展览会”的字样,教室布置成了展厅,把同学们的小制作一一展示出来。学生们自由参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向制作者询问制作过程,并评选出“制作小能手”。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交际中去,促进了交际的多向互动,使语言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思想交流更活跃,思维碰撞更激烈。



3.层次分明的交际训练,逐步提高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样,需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大量、有效地运用互动时间,设计不同的训练难度,层层递进,层层铺垫,引导学生从零碎的语言到能有序、连贯的述说,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介绍家乡景物》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教学片段]



a.播放《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歌曲导入,板书课题。



b.师:看了题目后,谁来说说,我们都可以介绍家乡的什么?



(风景、特产)



c.师: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呢?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明。



指名说。



d.师: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还是不知道风景到底有多美?特产是什么样?什么味道?怎样才能使我听得更明白呢?



生发言。



e.师:对!为了使别人听得明白,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风景有哪些特点;物产是什么,以及它的颜色、味道、怎么吃等等。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给说的同学补充,也可以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由说一句简单的话到说一段具体详尽的话,引导学生由说出到会说,再到说实,说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有效的课外延伸,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口语交际获得的知识只有在现实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后,还应该设计一些交际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口语交际的价值。如在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时,我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还布置了一项作业:在生活中,随时伸出你的双手,献上爱心,去帮助别人。像这样,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联系实际,并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口语交际的实用性。而且每一次成功的交际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必然也会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



口语交际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认知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优化教学流程,就一定能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二)立足课堂,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虽然口语交际课发挥个例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仅能为交际提供单一的内容或话题,因此只抓口语课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要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观点辩论、复述课文、扩编或续编故事、表演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构思、先说后写、修改评议、佳作欣赏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



1.将口语交际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种训练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口头练习:小壁虎还可能向谁去借尾巴?对方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说的?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连起来说一段话。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中,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讲到这里我就问学生: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有的学生说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春雨落到梨树上,梨花白了;有的说春雨是粉红色的,因为春雨落到杏树上,粉红的杏花开了。这样的拓展,更能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又能让学生把自己平时观察、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2.我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一年级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我会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但收效是多方面的。《夏夜多美》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了池塘,在睡莲、蜻蜓、萤火虫这些朋友的帮助下回到了家。我安排学生表演时要求学生在课文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用自己的理解演绎课文内容。当几位学生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跃跃欲试也想表演,于是我抓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一特点,要求第二组表演的学生,想象出小蚂蚁回家后会怎么做,会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第二组学生经过几分钟的交流、准备,在前一组的基础上加工、改动,表演效果很好。通过表演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组织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交际、合作的能力。



4.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口语实践,如小组讨论、评价等等。教学《失物招领》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垃圾,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小组讨论订方案,说说以后在保护环境卫生方面如何做。这样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易于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体现在时时处处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体现在时时处处,不能拘于形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我班一直实施“课前三分钟”的活动,这个活动为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每次语文课上,我都会利用三分钟的时间让一两名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课外知识讲给同学听,和大家交流沟通,有时这个环节会持续十几分钟,学生们能抓住一个话题或针对某一同学的话语,引发出自己的生活实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迸发出火花,张扬了个性。虽然教案搁浅了,但学生们的思绪已远航,他们学着并快乐着。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也是我快乐的源泉。



另外,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我便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再引导他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等,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



(四)注重读与说、说与写的有机结合



根据年级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1.低年级侧重读、写。



我班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都装有一两本课外书,我每天都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并让学生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把他们看到、听到或读到的事情说给同学听。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讲述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老师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倍增,使孩子们乐意向老师、同学讲见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也使他们素材储备越来越丰富。我们班的孩子从学完汉语拼音就可以开始写日记,有的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的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虽然他们写作还不够成熟,但却能真实的记录下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这样他们乐写、愿写,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周评选出优秀的学生日记,将它们打印后张贴在墙,请同学们欣赏,并定期汇编装订成册。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



2.高年级侧重评、议。



写日记是练笔、写稿和积累素材的好好方法,但只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读后感还不够。每周还要开展“说日记、评日记”的活动,让学生把一周以来自认为有欣赏价值或教育意义的日记说给全班听,其他同学听后点评日记,可以就日记中提到的事情、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提出这些日记在写作方法方面的优缺点。通过“说日记、评日记”,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和见解,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自觉地获得了新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活动、社会调查、读书交流会等等。



读后说、说后写,既可以巩固说的成果,又可以实现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从而促进学生说、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种的切入点,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现状也一定能从三个方面得到改善。1、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读书,大量的读书,是学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积累词句的最好办法。积累的词语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运用到口语表达上,就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见解。2、真正学会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方与说方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感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中实现“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敢说了,会说了,自然也就会写作文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说真话,抒真情,写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展示个性,张扬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4: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