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5-30 10:55:00
|
只看该作者
[点评:本段课文语言优美、充溢童趣,一定要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多读,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教师掌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像、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可取。 另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具有启发性(激发考虑)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学生通过读书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得到多个答案。]
2.学习5、6段:
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小朋友,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 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默读5、6段,读到自身感受很深的句子就画下来,还可以把自身的感受用几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体会(多找几个学生谈),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朗读。(学生回答略)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点评:这个问题是牵动着一段的一个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考虑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身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身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小朋友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考虑能力,培养自主的、发明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你怎样评价树下的那几个小朋友?(学生抓住3、4段和7、8段谈感受,在评价他人言行的过程中升华情感,丰富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学生评价略)
4.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不保护鸟类的行为?(点评:将对文本的认识转移成学生生活经验。)
(四)拓展深化
1.读了《一只小鸟》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小鸟或者小朋友说?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身剪的小鸟,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不会写的字可以请教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查字典。写字时要注意姿势,写完之后要仔细检查。(课件出示要求)
2.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局部学生写的话。其他同学在小组内交流。
生:我想对小鸟说:“请你到我们鞍山二路小学安个新家吧!我会天天听你唱歌,为你鼓掌,还会给你带小米吃。”
生:我想对那些打鸟的小朋友说:“你们已经做错了,快想方法救救小鸟吧,不然你们会内疚一辈子的。”
生:我想对那些在山上打鸟的人说:“小鸟也有生命,请您手下留情。”
生:我要对公园里那些遛鸟的爷爷说:“打开鸟笼,给小鸟自由吧!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
生:我也想对公园里那些遛鸟的爷爷说:“你留下了小鸟美丽的身影,优美的歌声,可是小鸟永远丢失了快乐。”
……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淡化文本,提倡自由表达的理念。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发明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发明思维的培养。其实,教材中显现出来的东西好教,若想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明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则决非一日之功,它实际也是教师日积月累的体现。]
3.师:你们的发言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心中有生命的好小朋友!老师读这一课时,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鸟》这首诗: (课件出示)“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岂止是“子在巢中望母归”,同样还有“家长在巢中盼儿归”,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何况今天的少年儿童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向所有的人发出“莫打枝头鸟”的呼声吧。
全班齐读。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案例点评〗
听完张青老师执教的《一只小鸟》这节课,有一个最深的感受:这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整节课没有当前公开课中存在的一种浮华的风气,也没有过多的花样,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优势、对文本的感悟,尽力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训练,但是却能让听课的教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在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已经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张青老师的这节课共设计了四个局部:导课局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音;细读领悟;拓展深化。每个环节中既有新理念,同样也没有丢掉好的保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1.以读为本贯穿始终。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教师指导的过程和学生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2.努力构建理想的课堂――生生、师生的交流、对话与生成的课堂。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考虑)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考虑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习者的伙伴,在他们需要之时给以有价值的点拨、引导和纠正。
3.自主与合作和谐统一。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全班交流,教师处处留心给学生个人内化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个人体验的空间,合作过程中也有学生独立考虑、体验、整合的过程。
4.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写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课如春风,润物细无声。我们期待更多令人回味的好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