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优秀论文:谈《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开放”一词是与“封闭”相对应的。传统教学开放程度不够,它偏重于从教材出发,制订出一整套程序化的教学计划,每一节课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预先设想的教学内容,地点一般为教室,教学活动多以讲授为主,教学评价注重结果,并量化为分数。这种教学,机械化、程式化,缺乏灵活性与自由度,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情感体验,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绝不是这样的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开放型的,都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对《品德与生活》课开放性特征的理解:

一、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轴线,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虽然,我们教学时有相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非常丰富多彩,但我们要考虑到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生活的环境差异,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儿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儿童生活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

二、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课程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充满儿童情趣,愉悦儿童身心,放飞儿童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三、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活动主题,与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课时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这样,就给老师捕捉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留有时空。同时,一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有课前准备阶段,也可以有课后延伸活动,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自然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本课程内含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程。这一课堂具有广阔的空间,是开放的课堂,流动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人员安排也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打破了老师包教的模式,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由家长支持参与,可以由社会各界的帮助,形成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交往互动的热闹的课堂。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功能上发生着根本性转变。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儿童成长与进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因此,它关注每位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儿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重过程胜于重结论。或许,在某项活动中,儿童花费了许多精力,到最后却并没有什么结果,但在活动过程中,他却学到了许多相关知识,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意志,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随着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的方法也随之改变。本课程的评价可以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真实、细致地再现学生活动、发展的过程,如:评语、访谈、成长资料袋、儿童作品分析、情景测验、观察等。

另外,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也变得多样而灵活。在评价主体方面,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同时,让家长、同学、教师等共同参与,使评价更互动、民主。在评价角度方面,可以是分析儿童言行,也可以是收集儿童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信息。在评价尺度上,多几个尺度去衡量儿童,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看每一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有发展,给每个孩子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0: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