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0 13:04:00
|
只看该作者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句被用到多种场所,你能举出几例吗?
示例: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你能再写几例吗?
3、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轻重音;通过推究文理,梳理文脉,读出词、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旨在读得流畅。
⑴ 教师在学生疏通文句的基础上作朗读提示:
第一段,“环滁皆山也──琅琊也──酿泉也──醉翁亭也──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自号曰醉翁也──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前四个“也”表判断;五、六、七个“也”表解释;第八个“也”表肯定,语气坚定,“也”的语调要较重;第九个“也”表肯定,但语气较平稳。
第二段,这一段中“而”较多。关于“而”的读法,凡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节奏作用的,则应轻读。
第三段,四个“也”均表解释语气,六个“而”有的表修饰,如“杂然而前者”;有的表因果,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这些句子均应轻读。
第四段,一、二句“也”表陈说语气,四、五句“也”表解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除第三个“而”表顺接需轻读外,其余三个均应重读。
教师播放录音磁带,学生复听一次,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轻重音的不同。
⑵ 探究文理,梳理文脉,旨在读得流畅,背得顺利。
① 提问:请大家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
学生自由发言:
生1: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生2: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生3: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
生4: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
生5:醉翁之意在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升平之乐──醉于内心深知的乐趣
生6:醉翁喜山水之乐──醉翁爱赏景之乐──醉翁乐与民同乐──醉翁自知醉翁之乐
生7: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叙议结合顺序
……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概括很精当,很有特色,第二位同学用“亭”字一线串珠,第三位、第四位同学用“乐”字,第五位同学用“醉”,第六位同学用“醉翁”“乐”,一线贯穿,巧妙组接。
② 提问:请大家研究每个段落的内部层次,把它们整理出来。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段:
明确:山、水、亭、名、太守
学生分组介绍第二、三、四段:
明确: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③ 学生根据以上线索背诵课文。
⑶ 难点探究:
提问: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的含意?
学生考虑、讨论。
明确:
①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是酒醉,更指“陶醉”,实际借山水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 在写“太守宴”之前,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示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滁州,由于自身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身复杂的情感,既包括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括看到自身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四、品读课文,鉴赏美点
教师提示:《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饶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身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下面我们拟从意境和语言两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审美观照。
1、探究课文优美的意境:
生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葱茏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生2: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木原本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到了黄昏,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早晨的宁静、清新,黄昏的昏暗,色调不同,气氛有别。
生3:四季变幻之美。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生4:动静对比之美。这篇散文动静相宜,相得益彰。有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有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静,人影移散是动,相互映衬。有人与人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写滁人游,“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如“众宾欢”与“太守醉”。由于多方面进行对比,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生趣盎然。
2、品味本文出色的语言:
学生自选佳句揣测:
生1:本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两个成语一直延用至今,这是语言高度概括的典型例子。
生2:本文语言凝练精粹,如写四季景物,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精确熨帖。如“有亭翼然”形象地写出亭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
五、实践与体验,模拟旅游激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