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下人家》说课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我的同仁,给了我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文章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陈醉云,和中国流行歌曲之父,儿童读物的先驱与歌舞剧的开拓者黎锦晖同是《小朋友》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原台湾国立大学教授,生卒年不详。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是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好材料,是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有关资料上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人家的那种闲适和谐的生活。
经过我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后发现,这是作者暮年在台湾对上世纪二、三是年代儿时家乡上虞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对故土、对祖国的怀念,对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渴望。因此,本文的主题应该是和谐。这是选编这篇课文的深层次原因!
和谐是本文的主题。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不谋而合。文章的安排也是和谐的。
文章先后出现了6个画面,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和人物。只有植物的和谐才有动物的和谐,只有动物的和谐才有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因此这个顺序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我在和孩子一起品读文章时,没有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学习段落的原因!
这么一篇文章,对我们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他的与此文相近的《蝉与萤》是台湾中学一年级的教材。而且,我们的城市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农村,我们的学生很难有强烈的对乡下人家生活强烈的向往。选择的时候 ,我很是犹豫。但是我又实在舍不得这么一篇美文,于是把本文的教学定位在主要让学生感受乡下生活的独特和迷人,感受乡下人的生活的闲适,感受那种无处不在的人与自然、和动物之间的和谐。采用抓住中心句,中心词来统领全文教学的思路组织教学。同时,也为了反应师生的和谐,对于本教时,我没有对学生作任何的渗透,保持一种原生态的美。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中人文性的表现不言而喻。那么工具性如何表现?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和孩子们一起整体把握文本,然后品读句子,抓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和感受文本的美感的办法实现,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探”字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感受到探字实际上表现了竹笋的那种急切的心情。
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说,合作讨论,认真研读,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比如花,笋和吃晚饭等的教学过程;当然有些东西学生很难理解,我就通过图片,甚至通过早有预谋地在去龙泉的时候拍到了一些鸡鸭的精彩录象来补充展示;后来,我补充了一段冬天的画面,既是对文本的补充,又是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深切感受。最后在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最后,在学习完课文后,补充的一点作业是对文本的拓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循着文本追根溯源,去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以上我的一点对文本、对本文教学设计的的一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5 11: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