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语论文:关注课堂的“灰色地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语论文:关注课堂的“灰色地带”
  课堂的“灰色地带”指的是课堂上容易让老师忽视,甚至主观上认为不重要的地方。如何对待课堂的“灰色地带”,能检验出一名教师工作是否细致入微、踏实有效。
  首先,在备课的时候要关注内容的灰色地带,不要过多依赖教学参考书,不要盲从教参。要有自己的体验和发现,教授的内容要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比如有教师讲《老鼠和大象》(《舒克和贝塔》片段),带领学生们只注意到小老鼠的不自量力,没有发现其闪光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老鼠的勇气是可嘉的,“弄斧就得到班门”,这种思想是否比教参上所谓正确答案更让学生兴奋呢?
  再如,《九色鹿》(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这篇课文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调达的见利忘义,九色鹿的仁爱善良,分析了很多很久,却没有发现还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人,那就是国王,下令捉九色鹿的是国王,杀调达的也是国王,这个人物难道不值得仔细一品吗?我甚至认为,文本中显而易见的道理,教参里提到的见解只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即可,教师重点要带领学生发现的恰恰是“灰色地带”,在这些“灰色地带”恰恰能挖出甘泉,开出鲜花。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教育智慧。再有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形成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的看法,对于错误答案要少指责否定,多宽容引导。
  其次,在学生中也存在“灰色地带”。一堂课(很多还算优秀课)下来,回想课上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他们当然是要教育的对象,那么其他连一个问题都没回答、连一句话都没讲的学生呢?他们就是“灰色地带”。
  教师为了赶时间,为了让课堂更加完美把他们忽略了。而往往这类学生占了班级的大多数。他们懂了吗,他们对这堂课的体验是什么,他们在这堂课收获了多少?难道这些不是决定一节课的主要因素吗?教师对经常举手回答的学生其实已经有所了解,恰恰要喊喊那些不举手的沉默群体,看看他们怎么想,怎么说,到底懂了多少,这样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听课的人也只有从“整个班级成员”的反应出发评价这堂课的好坏。关注这类“灰色地带”,教师除了要有必要的知识,还要有人文博爱的心灵。
  再次,课堂上的时间也存在“灰色地带”。比如快要下课前那几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40分钟的一课时间也不算短。这时候学生有的已是心猿意马,想着下课,教师呢,也是简单快速地布置着作业草草收兵。可想这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这段时间,或练习巩固,或布置作业、或教师最后总结,都要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和认真的态度。否则,一堂课算是虎头蛇尾。
  此外,当提出问题后,教师为了赶进度,在学生没有讨论或思考好就点名让学生回答,这使得学生的答案不尽如人意。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灰色地带”,教师可把学生思考的时间延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
  作者:钱艺林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教科室
  来源:教育导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4: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