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4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到底是小朋友逆反还是家长逆反。小朋友要某样东西,家长不给,小朋友就闹。家长说小朋友逆反,不听家长的话。我说家长逆反,没有顺从小朋友。家长说,这个东西对小朋友没有好处,不能给。结果呢,小朋友一闹,家长还是给了。假如真的是不好的东西,估计家长打死也不会给。既然最后还是给了,说明这个东西并不是绝对不能给的。许多家优点理这种事情的方法是:能不给就不给。什么叫能不给就不给?说白了,就是小朋友不闹就不给,闹了就给。不闹就不给,这是对不闹的惩罚;闹了就给,这是对闹的奖励。这样教育出来的小朋友怎么可能不会闹呢?
矛盾型依恋有许多表示,爱闹便是其一。一旦形成这样的依恋模式,将来的人际关系就会充溢矛盾,抵触不时,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身。
我告诉这位母亲,做事一定要有原则,什么可以给什么不可以给,心中要有数。不能见异思迁,一天一个样。可以给的,不要等他闹,早点给;不可以给的,他再怎么闹,也不要给。
母亲说:“不行啊,我斗不过他的。他把我的心思摸透了。”
“你的心思是什么?”
母亲说:“我也不知道。”
“你的‘心思’就是不会总结经验,不知道自身在干什么。昨天他想带奥特曼去学校,你不同意,他就不去上学,最后你只好同意。假如明天他还想带奥特曼去学校,你还是不同意,他又会不去上学,最后你还是同意了。这说明,不同意就是不行的。既然这样,假如他还想带奥特曼去学校,你就应该立即同意。”
母亲说:“带奥特曼去学校就是不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