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浏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少年闰土》课堂实录1
一、课前对话,反馈检查,扫清障碍
  师: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习鲁迅笔下的──
  生:齐读:《少年闰土》。
  师: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你能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这些词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吗?
  其间便是允许仿佛好容易年末熟识无端地素不知道如许先前
  生:默读课文,寻找词语并进行替换。
  集体反馈:指名学生说一说所替换的词语,教师出示最佳答案。
二、速读文本,捕获信息,定位阅读
  课件出示:
    
  文中重要人物是“我”和闰土,闰土的身份是(    )的儿子,“我”是(     )的儿子。(地主穷人)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我”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并解释“忙月”。
  师:闰土和“我”在一起,文章写了四件事,“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   )和(    ),你最敬佩的是闰土会(     )。
  (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生: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这两件事。
  师: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1:因为看瓜刺猹写得很生动,并且在文中出现过两次。
  生2:因为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写得比较具体。
  师:那这两件事,相比之下,“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生1:我认为“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看瓜刺猹。因为文章一开头就写看瓜刺猹,并且在文中出现过两次。
  生2:我也同意XXX的观点,但我要补充一点:作者过了三十年之后,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看瓜刺猹。
  师:说的真不错,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闰土是怎样看瓜刺猹的。
三、研读文本,走进人物,“零”距离接触
  师:(课件出示)闰土看瓜刺猹的插图,“看着这副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柄叉子,在准备刺着什么。
  师:哦,你看见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小男孩呢?你能再说一说吗?
  生1:他头上扎着小辫子,脖上带着银项圈,身穿红色小肚兜,手拿一柄钢叉,神情严肃,好像正准备刺着什么。
  师:对呀,他准备刺什么?你发现了吗?
  生2:老师,他要刺的是猹!
  师:对了,这就是猹,看清楚它的模样了吗?(指着图中的猹)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3:老师,我看到了一轮圆月,和一片西瓜地。
  师:你能把这景色说得再美一点吗?怎么样的圆月,怎么样的西瓜地?
  生3:我看到了一轮皎洁的圆月,和一片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西瓜地。
  师:说得真好,你能试着用一句连贯的话,把这两样美景连在一起说吗?
  生3:(点头)我看到了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下面是一片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西瓜地。
  师:不错,这样的话说起来,就让听得人感觉舒服多。那么其他的同学,你从这画中还发现了些什么信息?
  生4: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男孩是在晚上的时候刺猹的。因为有月亮。
  师:对呀,这么显而易见的信息,你们这么没发现呢?
  生5:我发现闰土看瓜刺猹时非常的勇敢。
  生6:我发现闰土看瓜刺猹时非常小心。
  师:蹑手蹑脚的,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实,同学们看到的这图中的小男孩,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我们一起回到课文,看看鲁迅是这么写这副画面的。
  课件出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
  生:作者先写天空的景色,再写地面的景色,最后写闰土看瓜刺猹。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情境给读出来?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师随机指导。
  生1读。
  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2:XXX同学读出了夜间景色的优美,但没有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境读出来。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2读。
  师:你们发现他们朗读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生:他们语速不同,XXX同学的第2、3句读得稍快一些。
  师:为了使大家能朗读的更好,我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课件填空:朗读这一小节时,应采用(  )的语气读。(稀奇、激动、伤感 )语速前一句以(  )为宜,后两句以(   )为宜。(稍快、中速、稍慢)
  学生反馈:用稀奇的语气读,语速前一句以稍慢为宜,后两句以稍快为宜。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学生读得很不错。
  师:谁来挑战她?
  挑战的学生读。
  师:的确很不错。为了同学们读得更好,老师选了一段音乐作伴奏。
  学生配乐齐读。
  师过渡:文本中有没有直接写闰土外貌的?找一找。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
  媒体出示: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指名读,师相机板书:
   
喜爱外貌
 
  师: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应读出闰土的可爱。
  生读。
  师:既然是可爱的闰土,你干吗板着脸呢?
  生微笑读。
  媒体出示:
   
闰土的衣着打扮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你最感兴趣是他的(   )
(小毡帽、银项圈、小肚兜)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小肚兜,因为这使闰土显得很活泼很可爱。
  生:我感兴趣的是他的小毡帽,因为我从没见过,不知道这毡帽是什么样的。
  师:简单介绍绍兴的三大特产。
  生:老师,他为什么要带银项圈?
  师:这个问题……书上好像有答案哦,谁知道?来帮个忙!
  生: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
  师:光拿着课本读,这多没意思。你能通过课本上的话,再加上你自身的理解,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也许是闰土小时候体弱多病,而他们家就他一个小朋友,所以他爸爸妈妈特别疼他,怕养不大他,所以就买了个银项圈,把他套住,这样,他就不会再多灾多难,老是生病了。
  师:嗯,是这样的。这种做法说起来有点迷信,但在那个年代,这样做多多少少能给人一点抚慰,一点保证。
  联系平时的积累,猜测文中的”我”(地主家的少爷)的外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从身材、穿戴、脸色等着手。)
  生1:“我”当时长的白白胖胖的,头戴一顶西瓜帽,身上衣着丝绸做的马褂子,脚上衣着漂亮的鞋子。
  生2:“我”把双手放在腰上,昂着头,挺着胸,说:“你就是闰土啊!”当时,“我”衣着华丽的小褂子,头戴西瓜帽,胖胖的身材,红润的脸蛋。
  生3:一个白白的圆脸,胖乎乎的,头上戴着西瓜帽,领上戴着一串珍珠项链,衣着黑马褂,还衣着红皮靴,显得十分健壮、帅气。
  生4:矮墩墩的身材,圆圆的脸蛋,头上戴着一顶牛皮西瓜帽,颈上戴着金项链,衣着一身华贵的小马褂。
  生5:红润、嫩滑的小脸蛋,头戴一顶西瓜帽,身上挂着一个护身符,矮墩墩的个子,衣着华丽的衣褂,背后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可爱极了。
四、课外链接,走出文本,注重积累
  小说《故乡》节选──中年闰土的形象。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课堂实录2
一、读题
  师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接着学习20课,一起来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中讲了哪4件事情?
  闰土是一个农村的小朋友,而“我”确是个富家少爷,通过短短的相处,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到了后来竟难舍难分。
二、初学第17自然段
  师:这是鲁迅先生在怀念自身儿时的小伙伴,自分别以后就从此没有再见面。(给出课件,出示17自然段的语句)我们先看看他们分别时的场景。一起读。
  生:齐读。
  师:有什么感觉?
  生:自由回答。
  师:这一次读,小朋友们谈了自身的初次感受。
三、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积累到的写人的文章的写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
  生:回答。
  师根据情况明确:外貌描写、事情。
  师:那好,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给鲁迅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伙伴,在外貌上有什么特点。请你找出课文中对闰土外貌描写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你感觉到的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
  生:勾画,读,体会。
  (教师给出课件,出示4自然段。)
  全班交流。
  师:好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来到我们身边,那么,我想,吸引鲁迅先生的恐怕不只仅是可爱而已。我们知道,刻画人物形象不只仅通过外貌描写,还可以通过一些事情来给我们展现。(指板书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闰土这个小朋友其他的性格特点。下面,请小朋友们选择最吸引你的一件事,按老师给出的要求,再仔细地读一读。体会一下,除了可爱,闰土还有哪些地方吸引我,使得我们相互喜爱又如此的留恋。
  (给出阅读要求:请你选择自身最感兴趣的故事,找出故事中最能展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并读一读。)
  师:先自身学习,再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做相应的指导。
  注:“看瓜刺猹”特做分析。
  师:关于这个故事,你们看,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做了一段很美的描绘,可见,这个事情的确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闰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我们来读一读。
  生:初读第1自然段。
  (教师暂不做评价。)
  师:这是一幅月下看瓜刺猹的图,他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在学生读后给出书上的那幅图,学生看图,教师配乐范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着画面,听着音乐,联系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能不能让这幅画动起来,,说说除了画面上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
  师:好,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描写。
  生:齐读。
四、再认识闰土,回顾内容,引出16自然段
  师:闰土的生活自由自在,闰土知道的事情新鲜有趣,我不由发出感叹:(课件给出16自然段)教师引读。
  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中某些词句的理解。
  生:自由谈体会。
  师:请小朋友们带着自身的体会读读这段话。
五、回应课前,总结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课前咱们看到的那段我和闰土分别的局面吗?
  生:回答。
  师:听到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又认识了一个──的小伙伴,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然而,在短短的相处之后,他要走了。(给出话别的图画)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闰土离开了,而且从此没有再见面,但在我的心里却永远留下了这个可爱,活泼的小伙伴的形象。再读题。让我们也记住这个小朋友吧。
  生:齐读。
六、总结
  师:请小朋友们真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珍惜你身边的好伙伴!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值得他人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七、课后小练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3
 1、《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小朋友;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小朋友;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小朋友。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2、朗读训练要掌握好朗读的形式:
    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课文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句句、一行行地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响在我耳旁……
    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哪几件事重点描写闰土的动作,其中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三个问题引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来,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沛体现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闰土身边。
    我亲切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晚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银项圈,捏了胡叉,轻轻走去,用力刺去……难怪闰土英俊、勇敢、机灵的形象给学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来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特点已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
    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实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激发指点学生读、想、说、评,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思想内容都是学生自身在读、想、说、评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身领悟得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