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听杨鸿雁老师评课,有如醍醐灌顶,顿时觉得浑身上下都通透了,连以前有些想不明白的问题也忽然弄明白了。下面,就将今天听到的一些比较有启发性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1、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教学环节背后的用意,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做到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2、老师太强势的话,学生就显得弱势。
3、不能为了完成任务硬拽着学生跑,要沉下心来融入课堂,和学生一起学。
4、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会倾听孩子的发言,做到顺学而导。
5、老师的话不要太多,问题表述需清楚明白,语言简洁凝练,不讲废话。
6、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要及时,多鼓励,多肯定其优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7、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符合预设的,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这才是一节课的精彩之处。
8、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要在学生身上求异,而不是一味求同。
9、在写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待打开思路以后,再去写。
10、插入音乐的音量要控制好,不能盖过师生说话的声音,能起到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的效果即可。
以上这些观点,有些是杨老师的原话,有些只是我根据回忆描述了大意。这些话语穿插在整个研讨过程中,不只针对程老师的课做出了精准的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带给在座的每一位语文老师以深深的触动。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进程,学生也不是批量生产的没有思想的机器。正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就赋予了课堂教学以“生命和活力”。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符合教师备课时所做的预设,它随着教学活动的逐层推进而变化,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文本的对话中,在思维不断碰撞的火花中,最终呈现出一个丰满的、鲜活的、精彩的且无法复制的动态生成的过程。相反,若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硬拖着学生朝着既定的方向走,那么,这堂课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当教师的主观意志高于学生的意志,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就无法与学生产生任何良性的互动,如此,教师的教就是“我要你学”式的教,而非“我和你一起学”式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配合老师的“表演”,接受老师抛来的知识,并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一团和气,可学生自身却没有获得更深层次地发展。因为学生的思维未真正被激活,而依靠自己或与同伴共同努力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少之又少,那么所谓的学习乐趣自然就无从谈起,学习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无比枯燥无味的事。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或身处这样的课堂,还不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吗?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浸润在芬芳的语言文字之中,更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意和浓浓的语文味儿。让我们一起审视自己的课堂,把课堂教学当作我们人生与教育梦想的“修道场”,努力地提升自我,大胆地改变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在精彩活力的课堂上,实现梦想,成就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