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校园里的小动物》这节课主要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寻找动物、观察动物来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同时也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观察活动主要有两个:观察蚂蚁和观察蜗牛,分别安排一个课时,今天这堂课主要带着学生观察蚂蚁。
课的开始,学生回顾之前在校园里选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孩子们能说到蚂蚁、蜗牛、蚱蜢、蝴蝶等等,唤起他们对校园里寻找小动物的回忆,然后引出今天主题,就一种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蚂蚁。
在这堂课之前,为了了解孩子们心中已知的蚂蚁模样,我课前让一个班的孩子每人画了一幅蚂蚁,收上来看了之后,发现孩子们对蚂蚁的身体构造很多是不清楚的,只大概知道要分节,有几对脚,头上有触角等等,但具体身体分成几节?有几对足?足长在身体哪个部分,并不清楚,因此,我心中有了些底,知道这节课需要引导孩子重点观察哪些方面。
那为了激起孩子对观察蚂蚁的兴趣,我选了几幅学生画的身体构造不同的蚂蚁,让孩子们说说觉得哪一幅最像?孩子有说身体三部分的,有说四部分的,有说三对脚的,有说四对脚,让孩子们的回答发生碰撞,这时候我再提问: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就会带着刚才的疑问,带着好奇,主动想去一探究竟,蚂蚁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刚刚接触科学,还没有进行过探究活动,更多的只是玩乐,因此,这时候需要老师更多、更细致地引导孩子,如何来科学地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我通过两个方式引导孩子:
第一,活动之前,先要思考观察蚂蚁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培养孩子在探究之前先思考怎么做?有什么困难?怎么克服解决等等,养成动手前先思考的习惯,也为日后实验前设计实验打下能力铺垫。孩子还是很容易想到蚂蚁太小,需要放大镜;蚂蚁会到处爬,因此需要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缩小活动范围。实际上课的时候有孩子说到要把蚂蚁固定起来,那这里我就会反问孩子,这样做好么?会不会伤到蚂蚁?从而让孩子们意识到观察动物但却不能伤害动物,我们要爱护动物的情感体验。另外,还有些孩子想到,放蚂蚁的小盒子需要是透明的,不然会妨碍我们观察,那这里我就会着重表扬,说明这个孩子认真思考观察实验了,而且考虑问题很细致,这是非常符合科学探究严谨、细致的特点的。
第二,孩子们的观察活动,我并不是让他们拿着放大镜随意观察,因为三年级孩子活动起来,心思主要就放在玩乐上面了,所以实验之前,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并放在课件上,时刻提醒学生:1、观察蚂蚁身体有几个部分组成?2、观察蚂蚁有几对脚3、脚长在身体哪个部分?这些问题也是之前学生回答发生碰撞的疑问,这里就是要再强化一下,让孩子们能带着问题去观察,而不只是拿着放大镜随意看着好玩。
观察之后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蚂蚁的身体有3个部分,有就是三节,头上有一对触角,长着三对脚,但是对于脚长在身体哪个部分,由于蚂蚁会在小盒子里不停的爬,因此有些学生没能观察清楚,因此之后我有播放了一段科学家对蚂蚁的身体构造观察的视频,让孩子能更加科学、准确的了解蚂蚁的身体构造,然后,我再拿出事先画好的蚂蚁板贴,让学生指着板贴说说蚂蚁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回顾课堂内容,并就一些表述进行规范,比如昆虫的腿和脚,科学上叫足,蚂蚁有6只足是成对长的,因此叫三对足等等。最后,我又出示了开始展示的几幅孩子画的蚂蚁,让学生现在再说说这些蚂蚁画的准确吗?哪里不准确?
课堂上主要带着孩子对蚂蚁的身体构造进行观察,所以课后布置了个拓展活动,学生都知道蚂蚁是群居生活,好比一个大家庭,于是我抛出个问题:如果不是一家的蚂蚁,比如生活在两个地方的蚂蚁,它们相遇会发生什么?这是孩子没有注意过的,让他们回家寻找不同处的蚂蚁,放一起进行观察,了解蚂蚁更多的一些生活习性。
课后,听课老师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1、关于科学家观察蚂蚁的那段视频比较长,有近4分钟,而且内容比较多,还说到气孔、颚和一些蚂蚁习性等等,因此可以稍微剪辑一下,或者在讲完蚂蚁身体构造之后,放给学生作为补充材料,放完问问学生,从视频当中还学到什么。2、因为三年级孩子还太小,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够,因此课堂之中要有耐心反复提醒他们注意倾听,按照要求进行观察,否则即使抓紧时间说得再多,可能孩子的收获并不理想。3、布置给孩子的那个课外拓展观察之前,可以现将课堂上的两只蚂蚁放到一个盒子里,因为课堂上用的都是学校的同一处地方所找到的,让孩子先看看一个家庭的蚂蚁相处如何,再问他们如果是不同家庭呢,让孩子带着好奇,课后去继续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