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6 19:18:00
|
只看该作者
2、初读课文,理解题意,学生质疑,整体掌握。在容易被学生忽略处设疑,题目“讽”“纳”“谏”三个实词的含义。进而激发兴趣,他怎么“讽”的,为什么要“讽”呢?“讽”的结果如何?课文的主体事件是什么,引子事件是什么?争取整体掌握。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点拨个别字句,回答学生疑问。
3、以读代讲,练习朗读第一段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力求读出情境。读出第二、第三段邹忌作为臣子规劝的意味和齐王下令的威严。引导归纳人物性格。
4、重点探究设喻说理的写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补充拓展设喻说理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提建议和意见,才容易让人接受,收到良好效果,注意运用此种委婉的说话方法。
5、欣赏文章简练而又生动的语言,三层排比的结构方式,找出这些地方。
【课堂实录】
一、导入激趣,点击积累
师: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热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
生1: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受到唐太宗的尊敬。
师:对,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唐太宗是个车载斗量的明君。
生2: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成为千古奇冤。
生3:还有比干,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葬送了他的性命。
生4:还有伍子胥,他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最后引剑自刎。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来攻打吴国。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不少。还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直言相谏,蒙受宫刑之辱,都是莫大的悲痛!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扫除字词障碍(略)
(以读代讲,了解故事起因,读出因人物身份不同而说话语气的微妙区别。)
师:邹忌在家里与徐公比美,询问了哪几个人?每个人回答邹忌的语气有什么不同?能代表他们各自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是什么?请找出来。
生1:问了妻、妾、客,他们对他的感情色彩分别是“私”“畏”“有求”。
师:找得很准确。请—个同学来试读—下妻、妾、客的话语,注意读出“私”“畏”“有求”的意味。
(一生读第一段中的三句话,声音很大,基本读出了三人语气的不同。师组织评价。)
生2:他读得还是平淡了点,没有把妻子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读出来。妾的话语最好发点颤,(大家笑)因为有点怕他。
生3:客人的话一定要带点讨好的味道,很小心地说。
师:好。那么,你能否再把这三句话读一遍?
(此生再读,十分注意,效果不错,全班不谋而合地鼓掌。)
师:那么,邹忌的三次问话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4:自我欣赏,带点自得的语气。
师:对。请两个同学一组把第一段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一遍。
(学生自我组合,津津有味地练读起来。)
师:另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他们三个人的回答尽管意思相近,但仔细看各有不同,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5:妻用的是反问句,反问句语气最为肯定,不容怀疑,说明妻子对他的高度信任;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说明她的地位使她不能对老爷随便议论,客人用的是陈说句,语气平淡,说明客人只想一般地客套逢迎一下,不想认真比较免得得罪他。
师:同学们细心得很。三人的回答各有各的原因,使他们都没有勇气说出事情的真相,邹忌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并准备以此讽谏齐王。请大家再齐读一遍第一段,掌握好人物的身份和心理。
(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初步摇头晃脑地读出古文的味道。)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设喻说理的特点和其好处(略)
四、在全文学习的基础上,评价人物形象(略)
五、欣赏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以和三层排比的巧妙结构(略)
【课后反思】
这样教古文有不少优点:
一是文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运用。
二是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加入自身的体验,鼓励他们对人物评头论足,说长道短,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三是突出了读的作用。以读带讲,在反复读的过程中,熟悉了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是拓宽了学的空间。过去学古文,学的空间小,都是老师讲。讲通假字,讲宾语前置,讲句子翻译,讲段意,学生听、记笔记就行了。现在学生可以发明性地读出课文的情感,有个性地发表对课文的看法,可以两三个人讨论探究,相互交流,可以自身发现不懂的问题然后质疑同学、老师,还可以跑到台上即兴扮演一段,学生施展的空间大多了。
五是整体阅读,效率提高了。过去一篇文言文讲两三节是常事,现在提倡整体阅读,短文章一节课,长的顶多两节课。但知识的外延扩大了,学生得到的能力锻炼比过去多多了。
要说缺乏,就是学生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过去扎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