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6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生:“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很好,还有吗?
生:还有“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红线”。
师:(实物投影这三句话)来,我们读读这三句话,“她坐在那儿……”
生:(自读后再齐读)
师:这三句话都是写火柴灭了以后留给小女孩的结果,再读读,想一想这三句话你读懂了哪几句?
[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教学处置,突出体现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自身能读懂哪句交流,教师尽可以引路指点。]
生:(轻声读,考虑)
师:好,谁先说?
生:我读懂了第二句,它是讲火柴灭了以后,烤鹅没有了,留给小女孩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不错,请注意“墙”。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讲火柴灭了以后,烤鹅不见了,留给小女孩的只有饥饿。
师:真好,你想得更深刻了。
[以此评价,激发学生深入发现,广泛交流。]
生:我读懂了第一句。它告诉我们当火柴灭了以后,留给小女孩的只有一根火柴梗。
生:也就是说,火柴灭了以后,火炉不见了,那么也就是温暖没了,留给小女孩的就只有寒冷。
师:讲得多好呀,那么第三句呢,想想为什么要写星星?
[指引思路,相信学生必能有所发现,广泛交流。]
生:这颗星星其实就是小女孩的灵魂。
生:说明小女孩快死了。
师:具体说说。
生:因为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联系下文,讲得好。
生:这颗星星还让她想起了奶奶。
师:小女孩想起了奶奶是因为——
生:奶奶是惟一疼她的人。
师: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位惟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体会一下当时的心情,想想该怎么读第十节,先自身练练。
生:(自由朗读)
师:好,谁第一个读。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师:感人多了,接着读。
生:“啊!……就会不见的。”
师:不错,再请一位。
生:“奶奶……就会不见的。”
师:两位同学都念得好动情。朗读这段话我们还有注意“啊”、“吧”这两个语气词。想一想语气处置。
生:是激动的。
生:渴望的。
生:乞求的。
师:是的,几乎是乞求的,同时还要强调两个“就会不见的”。让老师也试试好吗?“啊!请把我带走吧!……就会不见的。”(乞求、迫切)你们再读读。
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师:好极了,我甚至已经看到了几双含泪的眼睛。(示意坐下)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实物投影两次擦火柴: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充沛运用句间比较,深入引导学生发现,严酷的实际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生读句,考虑)
师:来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不敢的,后来她又敢了。
师:她怎么敢了呢?
生:因为她实在太冷了,她想温暖一下。
师:很好,接着说。
生:最后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是没有考虑过的,毫不犹豫的。
师:讲得好。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犹豫的,第五次擦火柴,小女孩是很干脆的。
师:好极了,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一根”、“终于”、“赶紧”、“一整把”。
师:还有吗?
生:还有,“敢”字也充沛反映了她开始时的犹豫、害怕、紧张的心情。
师:对了,“敢”吗?意思就是不敢。那么小女孩一开始时为什么要犹豫,而最后又为什么如此果断呢?
[相互比较中,学生发现源越来越丰富,感受也越来越强烈。紧紧扣字扣词地领悟语言资料蕴含的意思,文章被嚼得越来越有滋味。]
生:小女孩犹豫,因为她怕父亲要打她。
生:因为小女孩是卖火柴来挣钱养家的,擦了火柴就不能卖钱了,那么家里人又要挨饿了。
生:小女孩不敢,因为她的火柴是要卖钱的,但后来她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擦了一根来暖和暖和身子。
师:最后竟敢擦着一整把火柴,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要留住奶奶。
生:因为小女孩想反正都快死了,她只想留住奶奶,她什么都不顾了,所以擦着一整把火柴。
师:你们讲得多好!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谁来读?
生:“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师:不错,“吗”读得再轻些。“终于”再强调些,再请一位试试。
生:“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师:很好,读第二句。
生:“她赶紧……要把奶奶留住。”
师:就学着她的,强调这几个重点词,我们齐读。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昼一样明亮。奶奶出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好。看这段话。(实物投影“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同学在读幻景的时候已经念到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特别注意“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一处,边读边想,也可以互相讨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推进发现,求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更深切的感受。]
(生读读,想想,议议。)
师:好,来说说,你能理解多少就说多少。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女孩死了。
生:这句话说明了女孩跟着她奶奶到天堂去了。因为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天堂。
生:小女孩的命运是非常凄惨的。
生:我想小女孩是很可怜的,因为她是被活活饿死、冻死的。
[通过幻景与实际的比较,进一步发现小女孩的命运之凄惨。]
师:是的,就像你们所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凄惨的,是可怜的。(板书:可怜)“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而对小女孩来讲,在当时冷酷的(板书:冷酷)实际生活中她却什么也得不到,她带着她的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她的可怜之处。体会到了这些,想想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呢?谁先来试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