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针对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分小组准备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头饰。(学生) 3.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用途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1.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壁虎) 2.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 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 (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一名学生说发现。(课文没有注音。) 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4.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5.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6.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 墙壁 蚊子 咬断 拨水 甩尾巴 赶走 傻孩子 转身 (1)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再读。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8.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 9.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应不一样,因此,在听说训练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听完课文录音后的第一次交流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说话练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要请班上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即可。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小鱼的尾巴没了,小鱼就不能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想象当时的场景,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 2.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老师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