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规范中指出同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充溢生命力的过程。因此,我在执教《玩具柜台前的小朋友》一课时,力图通过教学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胜利感,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同学学语文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同学在生活中认识生字,然后通过同学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使同学充沛发挥了自身的主体精神,合作意识,在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中为不同层次的同学提供参与学习体验胜利的机会,还逾越了文本为同学多角度、有创意认读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空间。
让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挑战玩具图片”这一个游戏情境,让同学在看玩具后面的秘密这个游戏中认读生字,更多地是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识字这一目的,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通过褒扬认字多的同学从而鼓励其他同学多在生活中识字。
今天讲了的《玩具柜台前的小朋友》,感触很多,就象每次读这篇文章的感动,总被一种来自心灵的静静的感动所萦绕,我想在教课的同时给小朋友一种心灵的震动。我对自身的课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小朋友内心的独特感悟
感动是来自内心的,是一种特别主观的行为。作为语文老师,我在这课中特别注重“悟”。一种对文本的感悟,一种对人性的感悟,更是一种来自生活的感悟。课标指出:“要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同学的语言,培养同学的语感,锻炼同学的思维。提倡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而落实这一系列过程,感悟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时时听到我这样的话语:“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感受,你从什么地方获得的这种感受?”我就是处处在细心聆听小朋友的独特感受。
二、训练同学“抓住课文的主线”的能力
我始终抓住“懂事”,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同学从总体上掌握,在训练同学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同学“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我一开始就从同学的感悟中抓住“懂事”一词,让同学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示男孩“懂事”的词句,同学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男孩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不,谢谢,我不要。”这个描写男孩的句子让同学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测、推敲、朗读感悟,同学准确悟出了这小朋友的懂事、关心家长。听听小朋友的感悟:“我想把零用钱给小男孩买玩具!”“假如买了玩具,爸爸买药的钱就没有了”“我们有很多东西想要,不能看一样就想要,那样是不对的。” 同学言语简洁,童真稚气,但说得感人至深。这不也是给小朋友的进行的心与心的交流?所以我在课堂上也时时发出心灵的赞叹:“真好!多懂事呀!”我相信,更深深明白这就是老师由衷的赞叹。
三、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同学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一种润物细无声中,让小朋友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同学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同学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与感染。我让小朋友观看动画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平时是怎么做的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于是,课堂上看到了小朋友用心用情写下的话语,暖暖的,照亮了小朋友,也打动了老师。这是在思维,是在运用语言,可这又分明是一颗颗小朋友的心。
“美是一种遗憾”,“课堂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在这课中,我还有许多缺乏之处。我也总结了以下几点:
1、对于人物内心的挖掘力度不够:
小兵的妈妈内心除了难过之外,更多的是对自身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高兴。这里的情感基调掌握的不是很好。
2、读得时间不是很充分:
课堂上老师应该还是放手让同学多读。今天的课上我让同学读完后就举手有很多同学没有读完,看见他人举手就早早将手举起,以至书没读完。在理解妈妈的心情时,假如在加上一些老师的范读就更容易引导同学理解人物情感。
3、评价的语言比较单一:
没有让同学有个性化的评价,同学没有发展性的体会。对于同学的倾听不够,应多让同学质疑、谈感受。
4、事先没有看时间,依照竞赛单上的时间11:25下课。所以提前了时间。
5、课件的制作有待提高:
我简单的做了几张幻灯片,虽然不算很精美,但一个字一个素材都是我亲手制作。
现在我对自身的认识在加深,我有的是激情与时间,需要的是耐心与磨砺。竞赛已经过去了,是喜是忧并不重要。这个过程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深知自身有许多缺乏的地方,还需要不时地探索与研究,我愿意用我的勤奋与创新,把语文教学变成快乐园。
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不当之处,请老师们多指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