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再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名叫沙洲坝的村子的吹水困难问题。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后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成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并非专指吃水这件事情,它有了比喻意义,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
可是课文所描述的年代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甚至一部分年青人都不太能够体会那样的生活,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是生在幸福中,长在幸福里,他们根本不能明白。这样的文章孩子们是不喜欢的,它们更喜欢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这样的充满寓言色彩的故事,他们爱读,更爱表演。
怎么办?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呢?反复备课后都觉得不行,就凭单调的朗读来理解,告诉孩子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要饮水思源,懂得感恩。”肯定不行。孩子们不懂,是因为他们难以想像当时那样的年代,如果让孩子亲眼看看那样的年代,会不会对他们有所感触呢?我试着找了些资料,在教学课文时,我给孩子们展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破破烂烂的东西,瘦瘦的人们……我把画面定格在乡亲们为了吃水,挑着担子,来回走上好远的山路,担回水,画面是神奇的,孩子们的眼睛争得大大的的,一开始嬉笑的表情没有了,脸上的表情变了。趁着机会,我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回到课文中,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了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来理解:为什么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也有话可说了,教学重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