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课记录
时 间: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上午
班 级:第7期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
科 目:通识培训
主 讲: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民选mxzhang@shnu.edu.com
(上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课 题:《公平而卓越——国际视野中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教学过程:
教书到世界各地。因本人报告提交上海市委,上海今年人均绩效增加2.65万。
一、“质量”语义辨析
教育质量可以依据多项指标、尺度和准则来评判,而教育质量的尺度指标和判断准则在不同的情景中、对不同的人,又不尽相同。
我们当下探讨的是,“新世纪”、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的教育质量要求及其标志性的、相关的构成准则、指标、尺度和标准。
二、国际教育文献
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全民教育”,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普及男女儿童的小学基础教育。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有质量的全民教育”的要求。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世界全民教育监测报告《全民教育:质量规定》。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30教育宣言即行动纲要》。
美国:2002年教育部制订《2002-2007年发展战略》,题为《使命:确保教育机会均等,促进全国教育卓越》。2006年通过《国家教育创新法》,通过教育创新,提升“学前到16年级”的教学质量,:提高来自每一个主要人种群体及各种收入水平家庭学生的高校入学比例。2010年奥巴马政府通过《力争上游》的教育发展战略。世界银行2016年5月在上海召开:“公平与卓越: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
英国2005年《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2009年《21世纪的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世界一流教育》、法国2006年《让所有孩子都成功》。俄罗斯、日本等国也都相继提出。
溯源——拒绝平庸:
1983年发表报告《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惊呼”教育基础受平庸潮流的腐蚀,威胁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实现教育普及后,出现一代人的教育不及一代人的平庸现象。2003年一项研究指出,国际教育测评结果表明“1983年提出的危险至今仍然存在”。
二、公平而卓越:
1、全民、全纳的教育
200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强调:如果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和平幸福的未来,那么,为男女儿童提供平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今天的唯一选择。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要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包括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少数族裔子女、移民及客籍工人子女、母语为非本国通用评议儿童等群体的教育状况。2008年“国际教育大会”,为“全纳教育”。没有“全纳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全民教育”,没有“全民教育”就不可能实现“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2、提高所有人的学业成就
奥巴马总统在《力争上游》中要求,缩小同龄人之间的学业“鸿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实现学业成就。美国《2007——12年战略规划》要求,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全球竞争作准备。要通过“补充教育服务”,提高不利处境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联合国前总干事,全民教育、均衡教育并非低质量教育的代名词,重要的是避免让不利人群接受廉价教育。2006年欧盟《2010教育与训练计划》提出,监测所有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3、关注差异,开发潜能
美国《使命:确保教育机会公平,促进全国教育质量》:学校应满足有各种需求的所有学生,学校教育既要使每个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又要考虑到学生特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
英国《每个孩子都重要》重申:(1)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俱个体,都有独特的优势(多元智慧)。另外,他们的身体、情感和智力上的发展和成熟都有其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方式和契机。(2)儿童不断地与环境发展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儿童是自己学习的主人”。(3)除非儿童愿意,否则,任何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做法都将有损于他们的创造性。
4、终身发展
罗马俱乐部早就指出: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学习的尺度不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而是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去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 求知、做事、生存、共同生活。
5、国际理解教育
理由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2005年,英国《置世界于世界一流教育之中》,“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国际装备,他们才能够在全球生活,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工作。如果不将国际维度作为年轻人学习经历中一个非常重要和真实的组成部分,就不可能真正地教育好年青一代。人类生活半径日益扩大:农耕、工业和知识经济时代(土地、城市、全球)。
理由二:学会共同生活
1968年生物学家哈定《公地悲剧》,如果每个人都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导致所有人的悲剧。必须保护人类公共利益:有限资源、共同规范、共存环境。
6、创新与技能
2003年PISA首次试验大规模、跨国家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设计者根据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态度、知识、能力,分解出解决问题5大阶段的20多种能力要素。
最近,OECD把教育主要职责定位。
2006年美国《国家创新教育法》,拨款创新项目。2008年《竞争法》将“技术”提到首要地位。2008年英国《创新国家》每个人的创新潜力都应加以发掘和培养。同年,英国教育白皮书《世界一流的技能》再次强调“技术课的”的国家课程地位。
美国劳动力技能委员会提出:需要培养的21世纪技能是:综合分析批判能力、设计与制作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技能、信息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技能学习:有助于促进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全新的评价尺度
从关注若干学生个体到关注整个学校,到整个区域、到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观。
以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为参照,到全球、以各国为参照的质量观。
从知识掌握单一评价维度到包涵学业成就、社会公平、投入绩效、学生参与、教师专业和学校效能等多维度评价的质量观。
“选拔优秀学生”到“改善教育政策”的质量测评观。
“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显现了这种新的质量观。
PISA测评的对象是各国(经济体)中15岁(完成义务教育年龄)少年群体。2009年共有65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学生参加。
测试的领域为阅读、数学和科学三大领域及相关素养,并尝试测试问题解决能力、财经素养等。
测试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一领域主测,两个领域辅测,若干领域试测;九年为完整一轮。
检测尺度:素养成绩与影响因素
PISA检测尺度:素养成绩与多维度的影响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数学成绩、数学成绩与对数学学习认
观课感想:
今天上午,我们听取了上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张民选的《公平而卓越——国际视野中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报告。张教授的报告重点针对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首先从国际教育文献中引经据典来证明世界各国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其次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公平而卓越的教育,最后以“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测评)为例重点介绍了全新的教学评价尺度。听了张教授的讲座,令我这样已经不算年轻的教育人汗颜。我们作为教师、校长,在教学评价中除了各学科的阿拉伯数字,还真正重视过什么?这种评价尺度下“产生”的学生,怎么会是优质、全面发展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