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22: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注重情境创设,产生认知冲突。

本节课结合学生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新课伊始,提出问题: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然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

2.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并结合上节课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中国最南和最北的位置吗?你知道两地的天气情况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交流)

2.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3.以表格形式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

提问: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上表示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检验已学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猜想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大家迁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交流)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84页4月7日~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观察、汇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

②讨论怎样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得出: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③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用知识迁移法来学习新知,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2.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课件出示课前制作的曾母暗沙和漠河县两地2011年4月7~10日最高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填写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2)小组合作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对比,你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

预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读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22:01:25 | 只看该作者

⊙巩固练习

1.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2.完成教材84页下面例题。(课件展示)

(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86页3题。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1)

相同点

不同点

单式折线

统计图

(1)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名称。

(2)确定每一格代表多少单位。

(3)先描点,再连线,连线要用直尺。

只有一条折线。

复式折线

统计图

(1)有两条折线。

(2)有图例。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能反映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2)

⊙旧知导入

1.课件出示一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1)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汇报)

(2)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法,从回顾如何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入手,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85页“试一试”甲、乙两城市2012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活动一:讨论、对比,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如果用统计图表示表中的两组数据,制作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复式折线统计图)

活动二: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小组内探究,结合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想一想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相同,但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并标明图例。

2.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展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22:01:35 | 只看该作者

3.全班展示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总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标题写在统计图的正上方。

(2)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与其垂直的射线为纵轴。

(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4)设计图例。

(5)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通过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活动三:读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1.回顾如何读复式条形统计图,探究如何读复式折线统计图。小组内交流完成,指名汇报。

(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相同,可以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

2.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说一说获取了哪些信息。

(2)汇报自己所获取的信息。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85页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引导学生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86页2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汇报,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2)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用图例把两组数据区分开;表示数量的单位长度要相等;数据间的间隔也要相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08: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