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政教工作会议发言稿:心怀大局主动负责甘于奉献积极进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31 00:5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政教工作会议发言稿:心怀大局主动负责甘于奉献积极进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全校教职工聚集在这里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我首先对本学期来高中部从事德育工作的政教干部、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是因为有你们的辛勤劳动和乐于奉献才有我们高中部秩序井然的今天。
众所周知,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德育与教学两个方面。如果把学校比作一驾马车,那么,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就是马车前面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而德育工作又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德育工作抓好了,教学工作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抓实德育工作。下面,我向各位领导、老师分两部分汇报一下高中部德育工作情况:
一、前期工作小结
    高中部政教处在学校政教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学校政教处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节约、仪容仪表、校服、违禁品、卫生习惯等方面)、德育分解工作、主题班会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安全教育管理等等,这些常规工作,在政教处罗家福主任的带领下,抓得扎实,抓得有成效,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下面,我想选取四个方面的德育工作跟大家汇报: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居于极其特殊的地位,班主任不是普通的老师,而是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应该比普通教师有更高的道德修养,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他的思想、品格、知识以至性格、兴趣、风度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状况直接决定着班风,明显影响着校风。所以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选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于完成了学校工作的大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拥有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我们创中华名校的必要力量。所以,本学期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建设:
第一,精挑细选每一位班主任。以最近高一年级进行文理分科分班时,安排班主任为例,二十位班主任,以能力和师德为标准,校长室领导一起对每一位班主任都是反复考虑、权衡。目前,高一年级的20位班主任中,既有一些从事班级管理多年的中年教师,他们管理班级经验丰富,也有一些工作热情高,管理能力强的青年教师,这其中一些年轻的毕业生,他们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虚心好学,而且从目前来看,年轻班主任们的班级管理效果也是不错的。
第二,定期召开年级班主任工作例会、高中部班主任工作例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政教工作领导培训讲座等方法,加速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2)注重政教干部队伍建设。由于本学期高中部采取了年级负责制,而三个年级的政教干事都是年轻的新手,所以政教处采取老带新的办法进行培养和帮助,定期召开政教工作会议,协助各年级管理,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本学期开学不久,我就要求政教处尽快成立学生会,具体由宣海明干事负责学生会工作,培养和指导学生会干部开展工作。这样既健全了学生会组织,又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学生会发挥了自己工作职能,管理井然有序,做到了管理有记载,有通报,补充了学部政教处在管理上的死角,在学生中起到了督促和带头作用。
2、实行制度管理,民主管理。
本学期开学后,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出台了高中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xx市实验学校高中部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xx市高中部学生一日常规》、《xx市实验学校高中部班级量化考核方案》、《xx市实验学校高中部学生管理“十大禁令”及其处罚规定》等等,便于政教处、年级及班主任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法可依; 制订《班主任量化管理细则及津贴发放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机制,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制订了《高中部教师办公常规管理制度》、《高中部教师过程性管理考核细则》、《高中部教学质量管理考核方案》等等,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月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5: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