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1.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5月在南岭;(五月,雨带 徘徊于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6月江淮中;(六月,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 7、8向北去;(直到七月上旬,雨带才继续向北、向西推移。) 入黄进辽松;(七、八月份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9月回江南;(九月,受冬季风的逼迫,夏季风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雨带也随着南移。) 10月影无踪。(十月,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各地雨季先后结束。) 2. 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 (1)基本概念: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信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与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2)基本特征: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某些年份干旱少雨、某些年份又会洪涝多雨。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3)基本类型:①温带气候: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②亚热带气候:位于欧亚大陆的副热带东部,亚洲方面,具体在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台湾中北部、日本本州关东地区及以南、四国岛、九州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南端。③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是亚洲独有气候。具体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中国海、台湾岛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4)农业生产: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气温年差较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水旱灾害,因此又常常造成农业减产。 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2月全球气温再创新高,已连续第10个月破同期单月全球气温纪录。与此同时,北美暴雪,非洲干旱,中国南方的暴雨都是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判断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条件有气压变化、风向变化、海温变化、海平面高度变化、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南极半岛海冰异常减少、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和旱涝反常等。一般认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连续六个月高出平均值0.5摄氏度以上,即可认为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2)拉尼娜:“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