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交流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数学,而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在理解题意阶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分别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思考,找到不同于教材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装有部分水的瓶子 学生准备 小瓶子(装有部分水)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呢?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已知底面直径,所以圆柱的体积=πh。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这节课,我们就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回忆,为新课的开展打下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例7。 一个内直径是8 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 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 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阅读与理解。 (1)自由读题目,找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2)思考:怎样计算这个瓶子的容积呢?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题意。 (4)指名汇报。 预设 生1:这个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所以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生2:可以想办法把瓶子转化成规则的立体图形。 师:怎样才能转化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请各小组同学探讨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瓶子里水的体积倒置放平后没变,水的体积加上18 cm高的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3.分析与解答。 (1)提问:谁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预设 生1:我把有水的部分看作是一个高7 cm的圆柱,把无水的部分看作是一个高18 cm的圆柱,合起来就是一个高(7+18)cm的圆柱,再求出瓶子的容积。
生2:我把这个瓶子看作两个圆柱,一个圆柱高7 cm,另一个圆柱高18 cm,分别求出这两个圆柱的容积,然后加起来就是瓶子的容积。 (2)请同学们按照这两位同学的思路列式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师板书: 方法一 3.14×(8÷2)2×(7+18) =3.14×16×25
=1256(cm3) =1256(mL) 方法二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瓶子的容积是1256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