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长方形的概述;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周长知识的入门基础和铺垫。
四、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比较深入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生复习回顾了以往知识,了解到学生学生学习了空间与图形之后,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讲授一些四边形的简单知识,并进一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及共性,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将会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 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1 顶1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1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2-5 08:17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 找一找
2.涂一涂
3.画一画

1.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
2.要求学生找出四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要求学生画出三个不同的四边形。

1.认真观察,把自己发现的几何图形和对应的事物讲出来。
2.认真观看例题中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动手认真的画出图形。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找一找
二、 四边形的特点
1.    有四条直的边;
2.    有四个角。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1.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3.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姓名

小组意见

老师意见

黄晓明

画图时画得最快;作业完成得最好。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喜欢开动脑筋,学知识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17:4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能在一节课的最后做一个小结,由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收获的知识或有疑惑的地方。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4.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的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特别的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1-12 12:13:1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载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1-12 12:13:2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载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1-12 12:13:5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怎么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1-12 12:14:46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怎样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4: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