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5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澄迈县永发初级中学  周全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实际的生动实例搬进了课堂,教学内容鲜活了,不再枯燥乏味了;讨论答疑替代了死记硬背,明理分析取代了题海战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多边交流代替了教师单向灌输,课堂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有效。这些可喜的现象,犹如一场及时雨.冲击着僵化、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润,生命的绿洲开始出现勃勃生机。“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理念上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各种各样的语文读本接踵而至,大多是名人担任主编,理念新,选文美,包装精,诱惑力强。有的学校,给人手一册。再加上配合新教材的各级各类的辅导用书、练习训练,铺天盖地而来。这样,使得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课文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或多或少在有的教师思想中弱化。同时,有的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  “新课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组合作秀,课件展示会(功利化、做秀化、媚俗化、虚美化)等等。这种现象表现在公开课上尤为突出。
一、现行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1.教材课文要灵活运用
(1)“提示框”要很好利用。各单元以及课、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语引人入胜,着眼于引导师生对新单元主题、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这些提示语文字优美,生动精彩,能吊起读者的胃口,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冲动,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
(2)朗读、品析要落实到位。读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说的朗读,主要是指在课堂(早读)里学生声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精彩文段,这一传统的读书方法不能丢。  品析,指的是品析语言,就是对语句的意思、情感、色彩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品析”的目的,不是要把美文弄得支离破碎,肢解得体无完肤,而是要在一词一句的认知基础上,养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最后几段,如果不熟读,就很难完成练习四中的第一小题。
(3)背诵、默写小可忽视。新教材除了有限的几十(首)篇古诗文背诵外,每一册的课文,对于现代美文的背诵要求甚少。传统教学是十分重视背诵的,它不仅有助于发展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规范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眼高手低。他们会说能道,但真正让他们说规范话、写规范字就差多了,学生手写出来的文字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默写,错别字多。因此,我们要挖掘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甚至全篇让学生背诵和默写。
(4)文言文单元要科学安排。教材将文言文的两个单元即五、六单元依次排列,教学中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将其中的一个单元提到期中考试前完成比较合理。
2.作文、口语交际要灵活多样
各册教材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分别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内容之中。阅读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片断式的,综合性学习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系统的、整篇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基本解决了说和写的素材来源问题。但是,大作文训练如果按部就班,其数量显然是不够的(每学期6次)。一线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的写作活动(大作文每学期至少要8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9:53:55 | 只看该作者

二、课堂教学,拒绝作秀
什么是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当前,不少教师把课堂变成演戏的舞台,展示矫情的东西太多。学生回答个个到位,时间把握分秒不差,教学环节极为流畅自然,全堂可谓浑然天成,不着一丝人工雕琢的痕迹,教师把教材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听了这样的课,感觉就像是在读学生虚情假意的作文,感觉缺少鲜活的生命气息。
1.公开教学,要摒弃虚美化
公开课的目的是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教学方法,但在有的学校公开课已经或正在变味,成为学校及教师谋取名利的手段。为了上好公开课,得到任务的教师会早早做好准备,反复操练直至烂熟,有时还得请同组的老师帮助设计教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进行包装。学校也号召献计献策,集体协作。为了这节课,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可谓殚精竭虑。
经常在一些新课改公开课上看到,既有妙趣横生的表演,又有精彩纷呈的对话;既有多媒体三维空间的演示,又有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既有教师诸多的赞扬声,又有学生快乐的呼叫声。所有这些固然很好,但遗憾的是花哨太多。这些一味追求形式的“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貌似“轰轰烈烈”,实质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看似穿新鞋迈大步,其实是做着秀儿走老路。这样的公开课己逐渐失去了交流、研讨、探索的本性而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是面目可憎了。
公开课评价,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生动性”如何;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课堂教学是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公开课要做到三实:真实、扎实、朴实。真实,指教学态度,不作假,允许学生学习出错;扎实,指教学方法,不搞形式主义,学生要学得实在;朴实,指教学风格,不浮夸,让学生确有所得。
2.平时教学,要避免模式化,防止单一化
面对课改,有的专家雷厉风行,大张旗鼓,恨不得一下子把他们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陈旧教法与教材改个天翻地覆,全面彻底。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之路,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教与学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转变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惜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予以全盘否定。我认为,不能抛弃中国传统,而应该弘扬中国传统的成功经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开掘各种课程资源,提倡网络、电视、图书等进入课堂。但是,“跳出语文教语文”,是否就是跳出课本不要课本,一味追求“轰轰烈烈”呢?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和僵化,就要放弃传统阅读文质兼美的课文吗?但一些教师没有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降低了。看似穿新鞋迈大步,其实是做着秀儿走老路。
张志公先生说过:我倾向于在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多多下功夫,试试看,怎么教法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多找出些办法来,多趟出些路子来。
所以,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抓好基础,当堂巩固”。教育部有关专家在北仑课改评估反馈会上指出:“传统教育中,有许多值得继承之处,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
三、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它对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小组合作不可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形式比较自由,学生往往可以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擦出了许多可贵的思维火花。但是不少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注意这种形式。“讨论”成为摆设,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质仍然是个体独立学习,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仍然缺少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走向形式。
做好三点:因需而置,因时制宜,贵在指导。
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新课程、新教材仍处在实验阶段,必定存在需要改进之处。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材的问题,究竟是专家说了算,还是老师说了算。我以为,应该让我们的一线老师有更多的发言权。教师在实践中要敢于对新课程、新教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为新课程、新教材的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8: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