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冯晓霞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一种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本文笔者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主要采取如下几个教学策略: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第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历史课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一种要求。那么中学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为了寻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主要采取如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常会把教材内容故事化,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这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地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师通过讲故事、提问题,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投入积极探索之中,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比如在讲授《春秋争霸》时,我插入了“一匡天下”、“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授《战国七雄》时,我插入了“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这样教学,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很轻松地就掌握了这些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除了把史实故事化之外,我还开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到《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中“纸币的出现——交子”时,我联系现实生活,请学生上台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让学生用笨重的铜钱和轻便的纸币购买商品,使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购买彩电、空调等电器时,假如还用当时的铜钱的话,那真是太麻烦了,从而使学生理解宋代交子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学,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二、 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表现为学生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思维活动积极的象征。我们常常有一种习惯,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来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除此之外,其余的分析与评价应该说没有惟一答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教材,敢于突发奇想,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个历史事件,这在教育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比如在讲授到《辛亥革命》一课时,我特意进行了一场辩论赛,专题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不提供任何观点,只印发了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史料,结合教材和参考书,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提炼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辩论,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胜利;另一种是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失败的;还有一种是认为辛亥革命既是胜利的,又是失败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