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文 惊弓之鸟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语文说课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8册第10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考虑;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内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局部。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采用分两局部的方式比较合适。
  第一局部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文中所述,更赢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身的耳朵,认为是自身听错了,但随之而来的情形便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更赢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字也能讲通,但通过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读文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
  第二局部是文章的后四个自然段。这局部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尤以更赢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领?”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身耳朵的问句到“啊! “真有这样的本领!”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身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不是我的本领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羸话前的提示词语“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括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识。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魏王所不知道的。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局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顿的精妙之笔。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凄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凄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协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凄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赢由所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 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个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布置,不只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考虑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本篇文章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八组,在训练重点上由逐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进而训练同学“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时,应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同学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干把事情做成做好。培养能力方面: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基础知识训练方面: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领”、“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练习复述课文: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考虑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于观察、善于考虑,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的话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拟定为教学重点,而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和准确的判断是同学不易理解的,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置。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同学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布置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惊弓之鸟》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布置的: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揭示课题,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初步感知这个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将课文分成两个局部。第二课时首先在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布置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新课的环节。由故事演绎而来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课文对更羸善射的技艺集中体现在对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准确分析和推理上,以上这些不宜过早出现,因此适当地变换形式,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同学渐入佳境。我是这样做的:在进一步揭示课题时,同学明
确故事里的这只鸟是只怎样的鸟?以此唤起同学对大雁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的再认识,为下文讲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铺垫。故事里讲到了哪些人?主要讲谁?这一问题旨在让同学在下面的学习中立足于了解文章的中心人物更赢的特点。在本节课新授伊始,提出这两个问题,即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同学在明确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学习设置一个寓有形于无意的思维环境。
  在学习课文第一局部时,我采用的是按顺序讲读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更羸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做的。首先让同学默读这五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考虑每个自然段讲什么?而“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是前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让同学默读课文有利于同学考虑问题。在同学默读后,提出问题: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一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交代了更羸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在让同学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时,我引导同学从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说有着某种专长而社会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说射箭的技艺不同一般且仅此而已,加上“有名”两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户晓,以至下文说到魏王要他陪自身打猎,这样一步步地获得明确的概念,有助于发展同学逻辑思维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各讲些什么呢?让同学分清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第二句,提出“这只大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的问题,引导同学抓住“一只”、“慢慢”等词语认识事物的表象。大雁喜群飞而徙,“一只”说明它掉队了或是有其它意外情况。“慢慢”是说飞得慢而费劲。在同学了解了大雁的特殊之处后,让同学相机体会三个句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先讲“去打猎”,再讲“雁飞来”,后讲“指雁说”,这几个意思是一步一步讲的,能看到现象已是不易,看到就说理见自信。再通过指名朗读加深对句意的认识,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重点读好上面提到的一些词语。
  对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先指名朗读,要求同学朗读时注意魏王说话的语气,通过对“信不过自身的耳朵”的理解,引导同学体会更羸对魏王所说的话让人感到奇怪。因为这是从来也未曾听说过的。“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同学体会魏王言语中对更赢有神奇般的身手感到极其怀疑。在同学对魏王的这种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再让同学带着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来朗读,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结合指导朗读,要同学注意其中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和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这样表达。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只有一个句子,先让同学读一读,看这一个句子中讲了几层意思,引导同学从前后联系中发现其中的两层意思:弦响、雁落,培养同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这一自然段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是这样布置的,引导同学考虑:“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中不用“并”也能讲通顺,现在用上“并”起了什么作用?让同学领会作者用“并”是加强语气,强调更赢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从容自若,心中有数。而后出示字幕:“……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用红笔在其中两个“直”上加点,让同学理解这两个“直”在不同的句子里,有着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飞”是说大雁听到弦响一个劲儿往上飞,飞得急;“直掉下来”是说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这样,教师在同学还理解不深的关键词语上,画龙点睛地做些指点,启发同学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懂得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同学通过揣测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在此节有更深入的体会后,让同学通
过加重关键词语气的朗读来更好地体验这种感受。在同学朗读后,出示能直观反映这段内容的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让同学仔细观察图中更赢的动作,更赢和魏王的不同神态。采用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不只能加深同学对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同学表达的欲望,有效地锻炼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求同学轻声读全文的第一局部、边读边想:这一局部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同学在分析自然段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这也体现着大纲的要求。
  在学习课文第二局部时,我采用抓重点段辅以练习,讲练结合的方法。布置几组练习突破重、难点,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首先要求同学默读这局部课文,考虑这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段是重要的?让同学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更赢所说的原因,再引导同学积极考虑,深入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这局部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而且对话人的表情较为丰富,因此在初步感知内容后,要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指导朗读时,引导同学注意把魏王“大吃一惊”的句子与第一局部中对更赢的话表示怀疑的句子作比较,“以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进而体会更赢的话感到“更加奇怪”的原因,理解更羸“笑笑”的意思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在逐步对内容有更深理解的同时,再用感情朗读来表达,并加以评议,从而沟通了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也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打下基础。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这一自然段内容的投影字幕,指名朗读这段话,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在引导同学回答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同学判断这其中那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凄惨?引导同学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考虑的特点。第一句讲他看到和听到的现象,第二句还是说现象吗?‘引导同学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分析局部,先引导同学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还要让同学注意到这两个并列关系句式的句子结构,因为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现象的分析,偏重交代的则是原因,于是在这里,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同学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可出示字幕投影片)“大雁飞得慢,因( );叫得凄惨,因为( ),”让同学当堂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充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使同学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然后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仍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 )掉了下来,因为( )。”使同学能模仿前面学过的句式自身独立考虑、分析,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抓住两组相同的关联词“一……就……”结合更羸前面的分析,即可使同学清楚地知道不用箭只拉弓便可使大雁掉下来这一严密的推理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同学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只能使同学深
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同学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最后要求同学在齐读后概括课文这一局部的主要内容。
  至此,本课时的板书已经形成,板书的内容正体现着更羸从观察到分析、推理和实际情况的全过程。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要求同学根据板书来说一说更羸是怎么知道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在这里引导同学用学过的“……”,因为“……”的句式说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雁,是因为大雁受过箭伤。通过这个说话练习,既培养同学说的能力,又对同学进行分析推理的思维训练,在发展同学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同学逻辑思维的能力。总结全文时,先让同学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前一局部写了什么?后一局部写了什么?作为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总体回顾,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揭示“惊弓之乌”这个成语的意思,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此处,还可让同学考虑:假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分段,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同学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最后,让同学练习复述这个成语故事。作业是促使同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针对这则成语故事的具体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的要求,在新授课后我安排同学在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练习复述课文内容,这里提醒同学注意复述与背诵的区别,引导同学尽量用自身的话,用讲故事的语气进行复述。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局部。《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