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培“送教下乡”之常态课应该注意什么?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梁实秋先生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们的语文课就该是要将绚烂的课堂归于平淡,将语文课堂回归到自然质朴的原生态的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就是语文教育的本色。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从常态状态下去思考,因为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模仿名师或者精心上公开课,我们在学习名师的课堂精彩中不断地修复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而不断大胆地尝试,真正追求和实践着有效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发展服务。我觉得课前准备是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讲究一个备字。 在真实呈现教学进度中,执教者要讲求一个备字。因为,课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着教师的备课风格。备,首先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一篇篇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实对话。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设计。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学设计的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整堂课照本宣科,即使再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与学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既要研究书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之后,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