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图形与几何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复习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应用、拓展知识的过程。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整合知识,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能在由易到难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本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所学知识,散落的知识经过小组的梳理与全班的交流基本上连成了线,学生基本上清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经过应用与拓展,这些连成线的“知识珍珠”被穿了起来,这些闪亮的小珍珠足以显示学生的思维魅力。 2.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通过把知识用情境的形式或者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系统化的整理归纳。 3.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 4.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本课应特别注意的就是要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轴对称和平移。 引导学生按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梳理: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如何利用平移和轴对称设计图案? (4)完成教材111页3题。(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经历轴对称和平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先想一想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再借助方格纸,在下面图形中找出与图①面积相等的图形。
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3.复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2)结合上面的练习题,复习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①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②将图形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形的特点,将整个图形分割为若干规则的小图形,通过求小图形的面积,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③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图形的面积。 4.复习底和高。 先让学生在纸上分别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然后边画高边总结方法。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2)复习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②从这一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但把高画在底边延长线上在小学阶段暂不要求。 (3)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4)复习用三角尺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 ②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 (5)复习梯形的底和高。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