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看了一篇名为《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的文章,突然对“失败”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虽然有时它的破坏力极强,但它的再生力也是巨大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白岩松老师,喜欢他的文章如同喜欢他本人一样,儒雅、深刻、冷静、睿智,这篇文章里也饱含了很多哲思性的话题,有些让我始料未及、有些令我避之不及。就像我们对待结果的态度,如果是成功的则皆大欢喜,如果是失败的,哪怕只是一些小小的瑕疵,我们都会觉得满盘皆输。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按理说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应对这八九之事,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但事实证明,人们对于十之一二的成功看得更为重要。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和奥运相关的文章,虽然冠军为我们争得了荣耀,但那些没有获得冠军,那些连名次都没有的运动员同样值得我们敬畏,我们不能给孩子留下一招定输赢、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因为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成功的标杆是要树立,但适时地教学生如何面对失败,教他们如何重振河山也至关重要。
挫折教育现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关于挫折,我觉得这里面应该包含两层的含义:一方面是挫折来临时个人的心理耐挫能力,另一方面是个体对于失败的认知能力,能否将暂时的失败视为人生的一次转机,能否在人生的转角更好地审视自己、修正完善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有尊严地输比光荣地赢更有价值,此外,很多伟大的决定也都是在失败后重新做的选择,故,失败同样也在推动历史的进步。自信地干、有尊严地输,这十有八九之事看来都将不再是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