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估算。所以在本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讨论探究,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重视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加深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加强对比,归纳总结估算的策略。 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估算时接触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方法的策略,因此在完成例题之后,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的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 |
| |
|
| | | |
| 1.小明的妈妈要买2个价格为47元的书包。你认为她带多少钱合适? 2.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通常都不需要计算出准确值,只需要估算出近似值即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估算。 | 1.小组内同学互相讨论带多少钱合适,得出:一个书包大约50元,小明的妈妈带100元合适,因为购买物品要多带些钱。 2.倾听老师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口算。 20×3= 30×5= 40×6= 50×2= 100×4= 300×7= 90×2= 60×7= |
| 课件出示教材70页例7。 1.阅读理解,弄清题意。 (1)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知道怎样列式吗?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根据题意估算这道题的得数。你打算怎样估算呢? (2)思考:能把29×8转化为学过的口算乘法吗? 3.比较上面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算出的得数最接近准确值,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呢? 4.估算出的得数和算式之间还能用“=”连接吗? 总结:估算出的得数不是准确值,不能用“=”连接,应该用“≈”连接,“≈”读作“约等于”。 5.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 1.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9×8。 2.分组讨论,得出以下两种估算方法。 (1)把29看作30,30×8=240,所以29×8大约得240,带250元够。 (2)把8看作10,10×29=290,所以29×8大约得290,带250元不够。 3.比较得出: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小,算起来也比较容易,是最佳方法。 4.听老师的讲解,认识约等号。 5.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 2.找邻居。 39 41 52 48 63 59 17 22 最接近20的数:( ) 最接近40的数:( ) 最接近50的数:( ) 最接近60的数:( ) 3.填一填。 (1)估算38×4,可以把38看作( ),( )×( )≈( )。 (2)估算7×203,可以把( )看作( ),( )×( )≈( )。 (3)自助烤肉每人需要42元,小刚家有5口人,大约带( )元合适。 |
| 1.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2)如果92人参观,带800元买门票够吗? 2.对比例题和练习题,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尤其在估算带钱问题时,应尽量估大不估小。 |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明确在估算带钱问题时,应尽量估大不估小。 | 4.芳芳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49元,他们一家买电影票大约需要多少钱? |
| 估算下列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42×6 39×5 318×4 594×2 | | 5.估一估。 405×9 710×4 399×2 496×3 |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布置课后作业。 | | |
| | | |
|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9×8≈240(元) 240<250 ⋮ ⋮ 接近30 约等号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 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得出估算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