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抹去了什么幼儿科学活动教学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00:4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抹去了什么幼儿科学活动教学故事
  在一次科学活动《我爱蒜宝宝》中,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我在讲述种植大蒜的正确方法:大蒜头有个尖尖顶,就像扎个小辫子,种的时候辫子要朝上。然后孩子们开始自主种植大蒜,但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往往会将大蒜根部朝上种植在泥土里,我便将大蒜拔出来,换一头重新插,帮助他纠正过来。从表面看来,我只是划去了孩子不正确的种植方法,让孩子了解了正确的种植方法,但就这一行为细细思考,我真正抹去的又是什么呢?
  孩子将大蒜根部朝上种植在泥土里,而在习惯性思维方式的驱使下我帮助他纠正了过来,但是试想我如果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就让他倒着种,孩子在观察大蒜生长的过程中,对大蒜根部及发芽的部分是否会理解与认识得更加深刻呢?
  现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提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幼儿创设一种情境,使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和思考;不是教师设计好实验,让孩子去操作以验证结论,甚至直接给出答案。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孩子提供在课堂内外,以探究的方式自己建构知识的空间和时间,是孩子科学探索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在实际研究与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一些习惯性思维常常会将“做中学”活动引入误区。
  习惯性思维在心理学概念中又称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项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分析我的教学行为,我抹去孩子的实验结果是不经意的,在我的习惯性思维中认为:正确的结果是我与孩子集体操作而形成的,孩子通过听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种植方法,但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我那一划,可能抹去了那一组孩子对自己种植实验的自信心,孩子也许根本就没有真正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而他们对种植方法的探索就此终止了,对正确种植的方法也没有得到真正建构。如果我打破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并及时放弃后面预设好的过程,让孩子再实验一次,那又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呢?
  其实,作为教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习惯性思维,而这些习惯性思维,在日常活动中也会通过语言及行为,不经意的表现出来。如在进行测量活动时,我们一方面提供了许多材料,给孩子宽松选择的机会,但在介绍材料时,往往会说:“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剪刀和绳子,笔与尺子……”剪刀和绳子,笔与尺子是老师习惯性的认为可以配合使用的材料,因而也习惯性的用语言将孩子引入了这一思维定势上,筐死了孩子对材料的探索。我想,正是这些习惯性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也正是这些习惯性思维方式,在不经意中抑制了孩子自我的知识建构过程。
  “做中学”的每一个活动都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而且即使是同一个活动,面对不同的孩子,过程与结果也有可能是有变化的,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打破自己预设的过程及成人的习惯性思维,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思维方式,来为孩子的科学探索提供更加充分与广阔的操作平台。

安镇中心幼儿园 张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6 08: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