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品质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里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个性生命早期的发展状况对人一声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奠基作用。正如贺拉斯。曼所说的:“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及意义。因为幼儿天真、春节,对爱有着天生的需求,对真、善、美有着本能的向往。教师如果在这一时期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教育氛围,运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感恩沂水,就能增强感恩的 效果,让幼儿成长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皇帝”, 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觉得主要要把以下几点做好。
一.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
洛克说过:“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成年人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幼儿园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升天看到父母冷漠。自私的对待老人,他很难学会感恩父母、感激别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要将家庭视为孩子获得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是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
(2)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3)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4)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家庭教育入手,使幼儿形成初步的感恩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