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不教,谁之过? ——小学一年级招生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8:5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而今天,我却看到了一幕幕养而不教的画面,谁之过?我不好说,但我很为这些孩子痛心。

今日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我作为面试组的成员参加本校招生工作。面试组的所见所闻,使我对孩子们的学前教育忧心忡忡。

【01】

在第一天面试的200多名学生中,仅有1人会背诵《满江红》及《沁园春》这样的经典之作,其余大部分孩子都停留在背诵《春晓》和《咏鹅》的水平,还有一部分学生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古诗词。

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家长,家长也许从小就没有带领孩子诵读经典的意识和习惯,或者说家长有意识但没有时间和机会。而像这样的经典诵读我个人觉得从小就应该开始了。像我儿子,现在两岁半,《三字经》能够背到“养不教父之过”这一句,另外还能说很多成语。我是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的。

【02】

面试中仅有约二十分之一的学生认识“圆柱体”,其余大部分学生说这是圆形,还有一小部分说是椭圆形。更别提“三棱柱”了,没有一个学生认识,都说是三角形。

我设置这个题目要考查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背后的家长,因为圆柱体的积木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小都玩过,那些玩过但却不知道名字的孩子一定是家长没有告诉孩子这是圆柱体。这就说明家长没有“生活即教育”的意识,在学前教育阶段错失了很多教育的契机。   

另一个“三棱柱”形的积木,也是儿童常玩的,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名字,说明我们的家长也不知道这种积木的形状应该是“三棱柱”。这个问题就是家长的个人文化素养问题了。

很巧的是,在我给一个孩子面试的时候,正好我们的督学孙主任来巡视,他看到我准备的这几块积木说:他三岁多的外孙女能够完全正确说出这些积木的形状。原因何在?因为孩子的姥爷孙主任是资深的数学老师。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

【03】

面试看图说话的测试结果更是差点让语文老师晕倒,只有个别学生能发挥想象描述看到的画面,其余均惨不忍睹。

面试组教语文的同事伤心地对我说:你看看这以后我们作文教学的压力有多大。我表示无奈。接下来,我们在面试时便很注意询问孩子在家的读书情况。这是我和一个孩子的对话:

问:你喜欢看书吗?

孩子:不喜欢。

问:那你爸爸妈妈喜欢看书吗?

孩子:不喜欢。

问:那他们喜欢干什么呢?

孩子:他们喜欢偷懒!

孩子天真的回答让我们面试组的几个人忍俊不禁,但更多的是心酸。因为除了这个孩子,还有不少孩子表示父母根本就没有陪伴自己阅读的习惯,大多是看电视或玩手机,有的是忙的根本不着家或者忙着照顾家中老二甚至老三。

【04】

还有一个不敢面试的小女孩,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小女孩从小跟着爷爷在老家长大,父母在郑州,孩子的爷爷退休无事可做且感觉自己水平颇高,于是没有让孩子上过一天幼儿园,自己在家教育。现在孩子要上小学了,来到郑州,极度不适应,整个报名的过程她都贴在家长身上,等到面试时压根就不和我们交流,苦口婆心哄了2个小时,还是不和我们交流。

我们心里都很明白小女孩的根本原因是独自跟着爷爷与社会脱节了,她现在的状态就像两三岁的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一样。但看着孩子爷爷急的满头冒汗,我们谁也不忍在家长面前道出孩子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害怕孩子的父母回去之后责怪老人。但,真的是这个老人,直接导致了女孩现在的状态。

如此种种,我不由得在心中反复问自己:

养不教,

谁之过?

谁之过??

谁之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7 21: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