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上好品德课—聆听专家评课有感
郑玉珠
重庆的品德观摩课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专家的课堂点评真知灼见,让人受益匪浅,特别是专家针对“如何上好一堂品德课”这个话题,谈了不少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两点让我的感触很深。
一、品德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要想我们的品德教学融入生活,首先品德教学要贴近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或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这不是我们要求的。对学生已明白的知识、道理,我们再大讲特讲,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关切,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问题的解决,即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我们要想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备课这一环节,教师就要认真备好学生,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他们懂了什么,不懂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重庆的品德观摩课,有一节课上的是《我们的国粹》,大部分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或不了解,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对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以及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的认识,无法做到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像这样的课题,课前,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对京剧有哪些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上课的需要,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给资料分类和整理,另外还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京剧的好奇心,激发其兴趣。教学中,教师再通过营造浓厚的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课堂上,如果老师的问题离学生的知识太远,学生就不会感兴趣,也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课题的研究,活动的开展会受到阻碍,学习的效果也不佳。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说对京剧功法的理解,这问题对学生有些难,学生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没有深入的体会。又如,老师要求学生跟唱京剧的某一段,大多同学没有这兴趣和基础,一时半会儿唱不出来,出现冷场和尴尬。课堂活动也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学也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品德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教学内容。如果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再创编教材,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周围的生活和社会。例如本次观摩课中,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于老师上的《我的家乡风光好》。她在自己的家乡上这一节课,她引导学生了解的是青海西宁市的一些风景名胜和美味佳肴。而在重庆上这一节课时,她首先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人土风情、旅游景区以及当地的特产、美食,根据这些,她重新选择教学内容,灵活地把教学内容转换为“我的家乡——重庆的美好风光”。针对新的教学内容,她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把自己所教的内容跟学生的学习需要相符合。她开展交流家乡、建立旅行社等各项课堂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重庆的风景名胜和美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教和学相对接,师生互动对接,情感对接,达到很好的教学境界。另外,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李峥老师这方面做得也很好。他上的是《神奇的中医》,为了解学生的生活中哪些方面接触到中医,他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去观察、访问、品尝,了解学生平时喜欢吃的养生老鸭汤就有中药,所以他从聊家乡的美食着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地方接触到中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深入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法。他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