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学生学习故事反思 模糊解读,增强语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3: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对古诗句意思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毕竟他们的年龄偏小、阅历有限,不能透彻理解蕴含其中的深刻含义。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把握一个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进行模糊理解。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够增强他们阅读古诗的兴趣。小学对诗歌教学的要求,不必强调对诗歌理解有多深刻,应该在模糊解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语感,重在积累。有些字词很难理解的话就干脆不去理解,只要求会读就行,既然句句疏通字字领会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就不去难为学生,学会不求甚解。更何况课后练习也只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说一说诗词的内容。原则上只要学生没有违背原意就行,不要在意字数的多少,用词是否准确了。例如:《清平乐·村居》中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理解时,在“醉”的理解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可以在读诗的同时观察书上的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总比在一个字上吹毛求疵好得多。有人曾经说过对“高处不胜寒”的理解用了一生的时间,更何况小学生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9 21: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