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论文 品读教材,“放飞”知识--提升教材研读能力,实现高效灵动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学期初我们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提升教材研读能力,实现高效灵动课堂”的研究主题。我们教研组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以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实施为平台,以《一共有多少天》这节课为载体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一、学习内容分析

《一共有多少天》是第八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通过“一共有多少天”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编制口诀的方法,体会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中后期阶段,这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巩固2~6的乘法口诀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之后的“表内除法及其应用”、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过程分析

在试课、教研、改进再试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主要问题: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展开不够灵活。具体表现在:

(一)学习内容应用广度不够

问题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照本宣科的以教材为基点按照“情景+问题串”的方式讲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地编出口诀。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没有得到展现,没有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就是要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及价值,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教研分析:由于经验不足,对教材知识点的展开不够灵活,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没有很好地做到“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不能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完成“三维目标”。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是本节课在讲授的过程中缺乏生活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教学中,没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诀后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诀。这样做虽然照顾了自主性弱的学生,但却影响了自主性强的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改进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决定采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意识”、“让数学走进生活”的策略。教研后我们对本节课进行了改进,根据点子图并结合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引导学生独立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七星瓢虫、古诗文、文学作品来体现数学的无处不在,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以及生活化。

课堂实录如下:

(情景一)师:7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和7有关,我们来看这是什么?

生:七星瓢虫

师:身上有几个点?

生:7个

师:6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点?你用到的口诀是什么?

(情景二)师:在我们的古诗文中也有很多和7有关,我们来看郑板桥爷爷的《咏雪诗》

师:这首诗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

(情景三)师: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和7有关,请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西游记》片段)

改进后,课堂气氛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不再觉得数学和生活是两个不相干的事物,也开始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寻找乘法算式,寻找口诀,寻找数学的影子。

(二)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趣味性不强

问题所在:在本节课中练习题处理过程中习题呈现方式完全按照课本“练一练”进行呈现,模式比较单一。没有读懂各个练习题之间的难度的阶梯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不够强,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汇报的积极性不高。

教研分析:自己对于二年级教材例题和习题内容得编排把握不够到位,习题的呈现方式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将习题生活化与数学本质达成一种平衡是本次改进的重点。为此应根据教材实际、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调整习题的呈现方式,在保证习题生活化的同时,努力把习题的本质呈现给学生,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单纯的按照课本原有的固定模式一题一题呈现给学生,使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练习题这一任务,缺乏生活中存在的情景为载体。习题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学生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应适当改变习题呈现方式,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要做到选题“实”,内容“活”,训练过程“趣”。

改进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决定采用“将习题情景化”的策略即“用故事串”将习题串起来呈现给学生们的方法。考虑到孩子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引入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拟人化的小人物,进一步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之后我们将这种方法在《一共有多少天》这节课中进行实施。课堂实录如下: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闹钟和小笑脸听说今天同学们学习力“7的乘法口诀”特别想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有

师:好,孩子们翻开书81页,完成第一题“看图列算式。

师:乘法口诀说:“小闹钟和小笑脸都没难住大家,那我也特别想试试,看看你能闯关成功吗?第二题看“口诀写算式”,抓紧时间。

师:我们的乘法口诀已经结束了,我们的好朋友口算也想来考考大家,30秒的时间看你能闯关成功吗?

师:小火车开起来,小火车开起来

师:第三关我们也闯过去了,但是数线图说了这样一句话来恐吓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了,你能把我做出来吗?

改进后,学生做题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能将自己设计成到为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报着必胜的信念来完成每一道题目,进而提高了做题速度和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实施经验总结

经过试课、研讨、再试、总结等有效活动,我们也总结出了以下策略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1. 充分利用现实的问题情境。越真实的情景越有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2.有趣的问题情境。有趣的问题能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变数学课堂为学习乐园。

3.巧妙的设计疑问。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但是再次试讲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平时已经带领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认为学生对口诀已经掌握的很熟练,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识记,没有照顾到个别后进生的学习能力,经过研讨后我们准备设计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环节来帮助学生尽快地记住口诀。本节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组还要不断地进行研磨。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作为教师的自己以后要学会研读教材,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鲜活的学习过程,实现高效灵动的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1:35:34 | 只看该作者
黄河路第二小学         王利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8: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