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要做到4个读懂,教师要处理好4个关系》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8:1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记:基础教育的性质就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基础”一要基本、必需;二要宽厚、扎实。能做到这两点,就足以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叶澜

曾经和叶澜教授有面对面的机会,至今还常常为没有和叶老合影而后悔。曾经倾听叶澜教授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至今还因为没有更多的听进心里而自责。幸好,今天有一篇叶老的文章《学校要做到4个读懂,教师要处理好4个关系》,也就是她对新基础教育的理解的典范文章,所以拜读并推荐给我的同事。

很长时间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一直有困惑,始终不得解。一是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会对教学改革持反对的意见,甚至是本能的反应。谁才是既得利益者?二是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会有勇气不备课或者不认真的备课就上讲台进行所谓的教学。学生在他们眼里是什么?三是在我们强调快乐学习,一味释放学生天性的时候,谁能为学生的行为买单?......

真的很难想象,藏在脑子里的问题会如此众多又如此丰富,以至于把自己都给吓坏了,我们的基础教育真的如此不堪吗?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有吗?

叶澜教授说:“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要有内生力。”“新基础教育”的内生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人成事”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成就人,成就学校。二是“发展自觉”的培养。我们把“发展自觉”概括为四句话:以学促自明,以思促自得,以省促自立,以行促自成。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对基础教育或者整个教育进行着不断的反思,我们想要努力改变现状,不仅仅是教育现状,还有教师现状。于是从上到下,从国家到地方,或者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开始一次次的尝试,但最终的结果都很难做到圆满,这在公办教育学校几乎成为了一条颠簸不破的公理!与此相反的是私立教育和学前教育,他们几乎成了特色的代名词,不断推陈出新,每一项举措几乎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什么?当百思而无解或者无法改变的时候,以至于我们开始厌烦这种不明确的原因,也对近乎僵化的教育开始进行抨击。于是开始设想,能不能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教师并不优秀,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真的不优秀。我们在工作中缺乏了一种追求,缺乏了一种变革的精神。为什么?是因为自身能力还是没有危机意识!可是我们用什么来吸引更加优秀的教师呢?多年的考不上其他学校上师范,找不到其他工作做教师的现状又该如何破解?真的期待这个话题能真正的得到足够的重视。

当然,破解问题最为关键的还要重视本身,我们要懂得自身价值的高低才是决定别人看你的高度。正像叶澜教授所说:“追求超越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个问题。学生在我们眼里是什么?在大学期间教授曾经为即将初登讲台的我们消除紧张做过很好的培训:要么将你的视线投向教室后面,要么将下面的学生当成萝卜白菜。那时我一直是羡慕近视眼的同学,因为要想消除紧张很简单,只要把近视眼镜一摘,眼前就什么也看不到了......。现在想想,我们究竟将学生当成了什么,空气,萝卜,白菜?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教育是不是就悲催了?可是在现实的课堂当中,这种现象还真的存在。

叶澜教授说:“教师不是学科能力的反复宣讲者,而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个性化创造者。”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首先,教师不是为学生燃尽生命的“蜡烛”,而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第二,教师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学生成人的“养正者”。第三,教师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助成者”。

在教师与学科的关系上,教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者;不是学科技能的机械训练者,而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者。教师的智慧就在于把学科知识激活,让学科内在的生命能量呈现出来。学科知识是充满生命能量的,须回到它创生时的原始状态,知识创生过程中的经历、曲折和智慧,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没有生命的教学无疑是浅薄的,没有生命力的课堂也培养不出热爱生命的学生。

第三个问题。我们该为学生的成长负起怎样的责任?如果单独谈到学生的学习,那么我们的话题无疑是孤单的。但即使是这个孤独的话题也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者的思考。当我们还沉溺在专家的争论是快乐还是苦逼的时候,其实我们都缺乏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深刻理解。自然界是有“道”的,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不二的法则。我们当然不会残忍到敬佩一切强者而剥夺一切弱者的生存空间,因为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而且是脱离了动物而称之为“人”的一个群体,所以我们常常会对“弱者”给予更多地关注和关怀。

不幸的是往往健康的孩子或者学生也被我们当成了“弱者”,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与自然规律相去甚远。

我们都知道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但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如果我们能够真的静下心来,来研讨一下“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等等诸多问题,那么,谁最应该为学生的行为负责或许并不是最难的问题,但可怕的是我们往往会一再的说服自己去逃避,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十分同意叶澜教授的认识:“快乐是孩子的天性,让学校生活充满童趣,不等于孩子要的都对,不等于对学生没有要求。”

“我不主张过度放任孩子,不主张无度顺从学生的每一个要求。”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机遇、冲击、诱惑和选择,教育的关键是:经常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错了如何纠正,如何把自己认定的坚持到底,这是老师、家长要做的。”

在今天的基础教育面前,我们都没有脱身事外的理由,也不会是坐看基础教育变革的旁观者。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激扬,每一次实践都需要自觉,我们都需要勇气去打破自身的固念,成为“师”者,而非“罪”者,这样我们才不会像某位部长那样临近退休的时候才敢对教育吐真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