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教育改革论文 课堂上道德缺失的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1 09: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效的课堂必须是有道德的课堂。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课堂即生命,是教师、学生延续与发展生命的地方。而道德缺失的课堂很容易使教学转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疲惫、厌烦、焦虑等。长此以往,必将损耗师生鲜活的生命质量,恶化他们的生存状态。”听了之后深感震撼,回想自己作为一线教师,从教已十几年,倘用道德课堂的标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却倍觉汗颜。

从接过教鞭的那天起,我们就辛辛苦苦地备、教、改、辅、考;在各种课堂改革的范例前,我们认认真真地模仿、借鉴、尝试。但就总体而言,我们仍然有那么多的学生厌恶课堂,仍然有那么多的专家指责课堂。我们困惑、尴尬,甚至痛苦、慨叹:我们的课堂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我们传统课堂教学中有“教”无“学”,或有“教”无“育”,与社会远离、与生活远离、与实践远离、与学习者的生命远离,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课堂中道德严重缺失,有的甚至走上了“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其主要表现是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本应着眼“人”的发展和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被简约化为见分不见“人”的特殊认识活动。这种“人学空场”的存在,很容易使课堂教学转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模式。这种以牺牲心灵的自由成长与创造达到某神抽象、僵化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是违反了道德精神的,造成的一个最典型的状态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世界之中,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生活的乐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为改变上述这种课堂教学现状开辟了全新的天地。要从根本上消除传统课堂教育的积弊,构建有魁力的“道德课堂”,就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构建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要把人当人看”,叶澜教授呼唤“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关注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陈会昌教授倡导“尊重、平等”的教育观,呼吁为学生成长创造“肥沃的心理土壤”……

1、真心爱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2、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问题,也是教育领域中从古至今老生常谈却又始终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对于教师应当尊重和善待学生的道理,大概没有人会进行质疑,难的是究竟如何做才能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和善待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究竟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还是以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自居,教师究竟是以学生的思维、现场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为中心展开课堂,还是遵循课前的预设、固定的程序、自我的理解开展教学,背后折射出来的正是教师在内心深处究竟将学生置于怎样的地位。教师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方式丰富多彩,无论是严格要求还是宽厚亲和,优秀的教师总是各有各的成功与精彩。不过,无论是哪种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方式,不能缺少的一个根本在于,教师内心深处对于学生的善意与爱护。倘若出于善意,哪怕是严厉的责骂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爱护。而如果本意不善,即使一个轻视的眼神也足以伤害到令一个孩子终身难忘。

3.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尽管“让学生自由思考”早已经是教育改革中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真正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有效实施的却仍然难能可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机会,同样也是值得倡导的道德行为。

当然,任何理论只有用来指导实践才能有意义。我们也清楚地知道,“道德课堂”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将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时代结合起来,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体验诱发结合起来,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精神的主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6: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