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谣游戏:三个好朋友(第一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6:4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谣游戏:三个好朋友(第一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
一、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谣,一共有六句话,每一句都有不同的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虽然简单,但老师要熟记儿谣的内容,老师念儿谣时动作、声音及表情需要相呼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2、初步熟悉儿谣内容。
三、教学准备
故事挂图P.1,猫、马、鸟、鸭、狗、猪的动物图卡,纱巾、水袖、飘带、铃鼓、刮弧、圆舞板等乐器,音色变化较明显的伴奏曲。
四、教学队形:
听故事时坐半圆形,学动作游戏时散形。
五、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熟悉儿谣内容
难点:用道具扮演各动物角色。
六、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
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大家都是好朋友》。宝宝有许多好朋友,它们是小猫、小马、小鸟、小鸭、小狗、小猪、小猴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不会讲话,却会发出美妙的叫声。有一天,宝宝和小动物们一起玩打招呼的游戏,被叫到名字时,要大声说“到”,可是小动物不会说“到”,于是便用它们美妙的叫声来回答。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回答的吗?(喵、喵)小狗是怎样回答的呢?(汪、汪)(分别提问小马、小鸟、小鸭、小猪的叫声)……大家玩得真开心,都说,‘游戏太好玩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玩点名游戏?
2、人际关系——肢体意识与声音表达
(1)肢体点名游戏
A、老师点小朋友的名字,被点到的小朋友创造性地用不同的声音回答,如:到、哎、是、有、嗯、嗨、砰、哐……
B、老师点小朋友的名字,被点到的小朋友拍肢体不同部位回答“到”——肩、肘、手、臀、膝、脚……
(2)肢体意识游戏
师:“除了可以拍身体回答,还可以怎么回答呢?”引导幼儿创造、发明不同的动作来回答。(幼儿每发明一种动作,大家一起学一学)
肩:耸肩、揉肩、摆肩……
肘:转肘、摆肘……
手:挥手、波浪手、推手、拍手、招手、抓手 ……
(3)打招呼游戏
老师伴奏,幼儿律动回应。老师用不同音色的曲子伴奏(自备),幼儿根据音色的变化走不同的步伐,特定音效时,幼儿以肢体不同部位和他人打招呼。
3、动物扮演:模仿动物声音与动作——猫、马、鸟、鸭、狗、猪
(1)出示图卡,介绍动物的名称。
逐段听辨音乐,幼儿根据音乐中出现的动物声音选出动物图卡,并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有声的动作、动感的声音
老师念语词并用铃鼓伴奏,请幼儿配合表演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可提示幼儿,动物叫声可以是很饿的、想睡的、有精神的、生气的、高兴的…… ;
动物的各种动作,有走路、跑步、跳跃、玩耍……
(3)道具及角色扮演
A、听音乐幼儿进行律动表演。猫跳、马吃草、鸟飞、鸭笑、狗瘙痒、猪睡觉。
B、幼儿选择道具,把自己打扮成其中一种动物,并表演律动(道具装扮:纱巾、水袖、猫耳头箍、各式乐器……)。
方式:独舞、双人对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6:49:5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经验,我设计目标1、通过肌体语言游戏尝试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2、感受游戏扮演的快乐。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肌体点名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点名时,开始孩子们只用声音回应,我说:“小朋友们回应老师时,可以用肌体回应”,但孩子们还是用声音回应,我细观察发现了周世烨小朋友边拍手边回应,我顺口点拨,唉,周世烨会用手回应老师,真棒,小朋友想想还可以用哪里回应老师?即时马上激发了幼儿的思维,他们有的用屁股,有的用头。有的用腿等。。。。。,乐得哈哈笑,非常开心。
接下环节,我以小动物在玩打招呼游戏贯穿整个环节。关键语言“请小朋友一起听听,谁在玩游戏,在倾听环节,由于音响声音太小,第一遍孩子没有较好地听辨出来,第二遍我分段让幼儿倾听,孩子都能较好地听辨出来,在模仿动物叫声环节,孩子们表现得较好,特别是模仿动物不同心情的叫声时,孩子们表现得更热情,我用不同的表情渲染幼儿,孩子表现得很好。动作扮演环节。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得较主动、生动,能力弱的宝宝只用叫声表现自己的激情,由于生活经验见识不够,由于年龄小,动物动作扮演环节还需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1 17: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