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鸿篇巨著《苦难辉煌》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8:0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鸿篇巨著《苦难辉煌》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听说,美国主流社会认为南北战争没有胜败之分,南北的将士们都是英雄。“没有任何一位南方政治家在战后遭到逮捕、审讯、定罪、清算或迫害。”这需要包容的精神。

  中国近现代的一百多年里,内战纷繁不断,绵绵不绝。我们应该有机会停止内斗,走向团结、民主、复兴之路,但都与我们失之交臂。近邻日本,在这期间没有内战,只有外战,虽经反复,但终成强国。当代中国尚面临向现代民主制度转型的重任,其间必会发生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有冲突不怕,但不一定非要拿刀动枪去解决,枪杆子里面出来的东西只会走直线不会转弯,枪杆子里面打不出转型来。我们民族再也经不起内战的摧残,在这场转型中,我们要回到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原点:

  “(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我想,充满包容精神与历史责任感的转型需要请客吃饭,需要做文章,需要绘画绣花,需要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需要温良恭俭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8:03:55 | 只看该作者
《苦难辉煌》读后感

  去年就听过此书的介绍,后来一度脱销,没有机会拜读。上月逛书店,居然发现了此书,就赶紧买来拜读。

  此书比较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历史,比我们曾经学习的教科书和市面历史材料都要现实些。此书不仅再现了我党历史上的辉煌,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发展中的艰辛苦难、思想的交锋、主义的变迁、思想的分裂、残酷的环境、惨烈的失败、艰苦的斗争、无情的事实、英雄的没落、严酷的考验。

  英雄是怎样诞生的?不是天生的,是残酷的现实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小说故事里的横空出世、一落地一出场就是钢铁的身体和毅志、高瞻远瞩洞穿世界、百战不殆。

  我们那些伟大的英雄和领袖们,怎样地从苦难走向辉煌,怎样把我们党发展壮大,怎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地,怎样缔造了我们的共和国的。我们缅怀辉煌同时也缅怀苦难,不仅是简单的回忆和纪念,而是深刻解读那段真实的历史、激发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理想,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怎样确定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定位好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国际潮流、怎样看到国内发生的变化、怎样顺应潮代的发展。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流血拼命的战争年代已经过去了,在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历史使命前,应该怎样的态度?面对新的环境和考验,怎样保持住党的先进性。现在的确是形势变了,发展目标变了,内外环境变了,矛盾变了,复杂程度变了,我们该怎么办?走向何方?也许,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些什么,为我们的思想提供些什么,为我们的人生指示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8:03:59 | 只看该作者
苦难辉煌读后感

  最近读了<苦难辉煌>,本书描述了中国革命从孙中山起到长征结束这一段历史,用多种史料,对以往正史进行了补充。

  对书中以下几段有所感想

  1。有一点是两人(毛、蒋)共同的:皆以为自己必定且注定要完成某种不可言喻且不言而喻的历史使命

  在写到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烟瘾很大,一天能吸几十支,但知道蒋不抽烟时,只要蒋在场就一根也不抽,会谈连续达4小时之久,以后他对任何政要皆无这种特殊的礼遇。我认为,虽然主席当年骂蒋为“蠢货”,但内心还是对蒋的某些方面有所敬佩的(我认为是蒋坚决不投日、不做傀儡这一点),所谓英雄之间猩猩相惜也。

  2。西方领导科学认为领导力的形成依赖三大要素,一曰恐惧,二曰利益,三曰信仰。恐惧迫使人们服从,利益引导人们服从,信仰则产生发自内心的服从

  信仰属于最高级,但需要高超的技巧,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恐惧、利益虽然低级,但马上见效

  3。博古的幼稚

  当出共产国际派李德作为送款员,送一笔1万元的款项到中国,用于解救被捕党员,博古在知道李德有军事教育背景时,将他奉为军事高参,而李德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与国民党硬碰硬,红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27岁那年,蒋在上海阅《曾文正公集》,竟至两目成疾,为蒋撰写年谱的毛思诚说,蒋“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柢也”

  毛主席亦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5。陈毅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对黄克诚说,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二过

  自己犯了错误,会反省,总结经验,避免重犯。看见别人犯了错误,会分析,假如自己遇到同样情况,如何处理才不犯错误

  6。在各种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选择了毛泽东,而毛泽东也每每在危急关头,采纳了领导集体中最成熟和最深思熟虑的建议。所以邓小平后来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领袖的真正英明之处,并不在善于提出建议,也在善于采纳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8:04:04 | 只看该作者
《苦难辉煌》读后感       王秉权

  其实,透过影视剧,经过艺术加工的伟人事迹早已烂熟于心。

  我不想看神话了的人物,我只想客观的、真实的了解那些曾经创造历史的前辈是如何从苦难走向辉煌。并从中得到借鉴与启迪,指引我的职业生涯,以致我的人生。

  老实说,我读《苦难辉煌》这本书的初衷也只是应付组织上的差事,起初,我像个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一样,执拗的觉得组织制定的书目,必然是高深的如同哲学般的不易理解,精致的如同影视作品般的经过高度提炼,因此心生排斥。

  不是这样的。

  抛开书籍本身的可读性强不说,我至少真实的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大背景下,民族危难时,中国大地上的一种炽热与激情。

  这本书通过对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代伟人的客观描述,真实的再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一个个平凡的身躯如何坚持信仰、并最终缔造了不平凡的伟业的全过程。

  从中我领悟到,苦难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困境本身就是一条通往辉煌所必经的路,就看你能不能坚持,正所谓:“佛之修炼,无魔不成。”

  每个人都该有信仰,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现在,金融危机后时代的国际大背景下,全球竞争愈演愈烈,海工市场随着油价的起伏屡起波澜,国际海工制造大鳄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肆意打压海工价格。国内船舶新厂遍地开花,大量产能过剩和船市的激烈竞争迫使很多船厂转投海工。使本就硝烟弥漫的海工竞争雪上加霜。

  脚步未稳的中远船务海工也是风雨飘摇,国内国外压力剧增,真有一种前有追兵,后有堵截之感,抛开困境的大小与性质的本身,这一局面是否与那一带伟人曾经所要面对的境遇有几分相似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虽然不必承受高层领导所正在经受的巨大压力,更不必参与高层抉择,然而山雨欲来的飘摇之感却早已涌入心头。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在此时的大环境下,堪如走上了长征之路,我该何去何从。固然自己的力量相比较于风云变化的国际大环境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蚍蜉撼树。然而,总有一些理念是自己必须要建立,总有一些信仰是自己必须要拥有。

  在我看来,那便是坚持。

  坚守自己的信仰,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每一天都看作是万里长征上的一天,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辉煌,事实上,坚持的本身不就是一种成功吗?

  我深知,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价值体系和异于他人的生存理念,我也一直坚信,人的成功一定是个性的成功,每个人都无法真实的理解与感受自己以外的人。

  我自然无意也无力改变他人的理念与信仰,然而我却一直坚信小到个人大到集体更大到国家,想要铸就辉煌,他所需的基本的潜质都该是一样的。

  本着“不管”牛市“还是”熊市“,抓住机遇就是优势”的市场理念,如若每个中远人都能抱定同一的信念,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百折不挠,千险不惧,我坚信,寒冬总会过去,苦难终有尽头,辉煌就在前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0 08:04:09 | 只看该作者
苦难辉煌读后感

  花了几近一周的休息时间,认真地阅读了金一南将军的鸿篇巨著《苦难辉煌》。该书以详实的的史料、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为读者再现了 20 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历尽磨难,浴血奋战,从几被消灭到走向辉煌的历史。读后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一、系统视野,揭示真相。

  本书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还原了历史的复杂和真实,作者的叙述更多的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用系统的观点,对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这段苦难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四大力量,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角力的过程。是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及日本军阀精英与他们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的冲撞和较量的结果。这样的描述消解了读者对共产党发展的“神话式”、“脸谱化”认识。比如第一章作者就说:“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很浅显地说明,领袖不是一日长成的,当时的共产党很弱小。再比如,第六章中引用了毛主席的讲话,证明四渡赤水时毛主席也打过两次败仗,所以书中如此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这样的描述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感悟,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中脱颖而出,有她的历史必然性。

  二、历史最无情,历史最有情。

  “历史最无情,历史最有情”是本书最拨动我心弦的辩证语句。历史最无情,因为历史意味着过去,她没有假如,她无法倒回。历史也最有情,因为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中国共产党人有太多的悲剧式人物。比如彭德怀、刘志丹,还有那些在肃反时期被杀的将士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党早期领袖人物李立三。 1930 年执行了三个月的立三路线后,他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调往莫斯科,一去就是 15 年。且有两年是在监狱中度过。共产党早期领导最成功的安源工人大罢工,李立三作为工人俱乐部主任,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但在文革前后均被人篡改。遵义会议后,本已清楚李立三与王明的不同,但为了照顾与苏联的关系,将近十年,仍将王明路线称作“立三路线的残余”,把残酷斗争过他的王明的错误也担在了他的身上。他三个月的错误结结实实的检讨了三十多年,他的功劳却无人提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真相一览无余,他的历史地位终被肯定,他的高尚品质必将流芳百世。

  三、实事求是,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最后获得成功,就在于她不断地在经受磨难。这些磨难,首先表现为对真理的艰辛追求。正如文中写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这些真理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唯上,不唯书,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因此实事求是也就成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其次表现为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中共党史上的生死存亡关头,就是长征。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天上有飞机、还有不断逃兵出现的情形下,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不可能完成四渡赤水、突破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这样的史诗般壮举。长征像一把筛子,忠诚与背叛、崇高与卑鄙、牺牲与偷生、光荣与耻辱,都一一的甄别了出来。个人认为,长征的胜利,是我们党成熟强大的标志。

  以上三条的感悟,对校长的启发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1 、决策需有“系统视野”。该书有两个成功之处,一是史料更为真实,二是把我们党的成长和成熟放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校长的决策也应该如此。因为当校长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他得到的初始信息往往是零碎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因此校长首先应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全面,这就需要调查和研究。在调查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在“基于学生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校长应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清楚利害得失,作出慎重决策。以“教师绩效考核”为例,在制定具体的规则时,如果不系统的思考问题,很容易只专注于“教师”,而忽视学生。但实际上,教师的绩效应以学生发展的增量为准绳。

  2 、坦荡做人尽心做事。

  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中国的学校就是一个关系小社会。社会上光怪陆离的现象,有时也会在学校发生。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一举一动很容易受到大家关注。因此,校长首先应该像书中的那些伟人一样,如彭德怀、陈毅、瞿秋白、徐海东、方志敏,做到坦荡做人,无愧于心。守住内心的真诚和对教育的忠诚,敢于维护学校的正义和公道,不计较自我得失。固然做不到伟人们的勇于牺牲,也无法建立伟人们的丰功伟绩,但至少应尽心做事,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做事上去,努力让学校有所发展。这也算是对学校的历史负责。

  3 、重视教师价值引领。

  毛泽东认为,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应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由此借鉴,对教师核心教育价值观的引领,是校长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也体现了校长价值(战略)领导力水平。因此校长首先应该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发展的现状,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其次,要加强宣传,规范师德,强化培训,逐步让理念转化为行为。唯有教师真正认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显现出来,那才是校长教育价值引领成功的真正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8: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