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文本学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9:5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文本学语言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关注表达,习得方法”正是基于语文新课程性质出发,成为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应然的核心价值取向。倡导这种价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习得语言运用,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这无疑是我们语文老师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我认为,不妨借助文本学语言──要求我们要关注语言表达与习得,落实语言训练,引领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能上成“语文”课。
一、关注句式训练,让表达从“模仿”中起步
众所周知,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蕴含着佳句美段,甚至有的课文整篇都是经典美文,语言生动,用词准确,逻辑清晰,句式典型,是小学生“模仿”的范本。教师则需要用一双慧眼,筛选言语材料,提炼训练要点,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精妙语言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替换或重组语言材料,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如教学《白杨》,我根据文中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设计仿写练习。我以课文中句式为模板,要求学生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串珠连线”。
课上,有学生说:“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青松总是挺立在高高的山崖上。”也有学生说:“我爸爸是司机,哪儿需要车运输,他就把车开到哪儿。不管路途多远,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能顺利完成运输任务。”还有学生说 :“解放军叔叔就像天使,哪儿需要帮助,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条件如何艰难,他们总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甚至有学生这样说:“长大后,祖国哪儿需要我,我就到哪儿去工作。我要像白杨一样,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总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努力工作。”
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不仅学习使用了这一组比较复杂的关联词语,而且对课文思想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关注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教师这样做,从模仿入手,由易渐难,步步为营,扩大思路,达到仿中有创,练得十分酣畅,实现让表达从“模仿”中起步。正是在这种反复练习之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不断深化、扩大。
语文课程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特别的句式,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最佳结合点,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这种典型性的句式,指导学生关注句式的特点进行“仿写”,让学生的表达从“模仿”中起步,达到跳出文本用语言的目的!
二、把握文本内容,进行阐述训练
阅读一篇文章,要能完整、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所谓“整体把握”,首先是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要“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直觉地解读文本,涵咏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去赏析。在阅读教学中,先要会理解,即会理词、析句、明段,最后读懂全篇;使学生理解学习语言要认真训练,教会学生理解语言运用的训练;对一些重点词、句、段不但要读懂,而且还要掌握,还要能够运用。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文中描写桂林的山以及描写漓江水的语段,语言规范、表达优美、句式整齐。在理解品味之后,我引导学生从这两段话中概括出语言的表达句式,接着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运用排比句式逐层写出事物的各个特点的方法。根据这样的句式来表达:“__真__啊,__得__”先总述,后分述,写具体。然后让学生由此及彼,推想一下这样的表达句式还可用在什么事物的描写上,促成知识的迁移;最后设计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一表达句式描写校园的“洁、静、美”,学生就能在具体的片段练习中掌握了这一表达句式。又如教学《凡卡》一文时,由于篇章较长,我让学生先朗读后,再快速默读,然后说说主要内容。当学生说出简要内容后,我再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引出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再引出了信中的内容——凡卡美好的回忆。这样通过复述文章的内容,也很自然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9:57:28 | 只看该作者

三、课内外结合,让表达在“灵感”中翱翔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既要以本为本,还要适度拓展延伸,丰富资源,让语文课堂有张力,有厚度,更要凸现灵感。为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适当设计“拓展延伸”,伸展文章的触角,让学生的表达能在“灵感”中翱翔。
如教学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这一课,对于文中“我的愿望”的理解,很多学生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有的学生甚至理解为“我的愿望就是随母亲于地下”,简直是一叶障目,学生难于理解,可谓一塌糊涂。课后,我上网观摩了优质教学视频,茅塞顿开,课上,该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读了这则资料,学生对“我的愿望”的理解非常透切。
四、读写结合,通过练笔学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及时寻找读写结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教学《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我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寻找读写结合点:“是呀,海鸥们把心中想对老人说的千言万语以大声的鸣叫、炸了营似的扑过来的特殊方式来表达。那么,它们想对老人说什么呢?老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对海鸥们说啥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用笔写下来。”以此来作为读写结合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激起层层涟漪。可以说,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凭借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实现语言的外化,达到借助文本学语言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所以我们的语文还是“姓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不是要教孩子许多关于语言的知识,让他们研究和谈论语言,而是要帮助他们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不可能是讲会的,听会的,它必须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这就离不开多读多写。学生通过言语实践,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08: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