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理念 【读写对接 以读促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领悟课文表达方法与文章中心之间的关系。
2、读写对接,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主要是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和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方法。)
3、继续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来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课文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文章中心,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学语文
追求“读中悟写 读中导写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的教学境界。
教法体现:导学先行 自主探究
学法追求:小组合作 一学一得 一学一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感受心得:
1、板书题目:《桥》,直接引入课文学习。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读了课文之后,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二、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师:读完本文,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老支书这一光辉形象介绍清楚的呢?你能从文中去找找吗?
1、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提供探究导航!
2、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预设:
【1】、传神的人物描写:
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同时相机指导朗读,插入对写作方法的评析和指导。同时出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写作方法。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神态和动作描写)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语言描写、比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语言描写简短有力)
小结过渡;这样伟大的光辉形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板书:传神的人物描写)
练习:读完课文,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永远也无法忘怀。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前来祭奠的人还有很多,想一想,前来祭奠的还会有哪些人,你能想象他们当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吗?你愿意在祭奠的时候对老支书说点什么吗?(教师提供说话的题目,学生自由选择说话。)请参考如下题目,自己说几句话。
爷爷,我们想您 洪水退后
挥泪送别老支书 老支书,您慢走
我们永远纪念您 …… ……
【2】、生动的环境烘托:
过渡:文中既然是写老支书,为什么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请用“ ”画出来,并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小结: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板书:生动的环境烘托)
【3】、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过渡:除了上面我们学到的人物描写细节和环境烘托之外,作者在文章结构和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相机归纳总结,相机板书。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三、启发想象,学以致用
过渡:掩上书,留在我们心中的是伟大的老支书的光辉形象,他的光荣事迹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传神的描写,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其实这样感人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不管是国家总理,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几十岁的老人,还是几岁的孩子,他们总是会让我们感动。
1、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你能讲讲我们身边发生的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吗?
3、学生思考回忆,然后引导学生讲述。
4、你能用你的笔把这些感动的人和事像本文作者一样写下来吗?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我们今天刚学到的表达方法:
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前后照应。
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把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写具体。
4、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
附:板书设计
16、桥
人物细节
环境烘托
设置悬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