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扯碎的文明高三作文600字
高三(1)班黄海潮
每一个中国人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自称文明的洋人火烧园明园、大肆掠夺,做着的是强盗般的行为。
如今,多地毕业生集体“撕书”泄愤。这一事件的发生难道不是黑色幽默吗?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教导,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这种行为竟然发生在高中生身上,对教育本身来说难道不是种悲哀吗?
从学生角度看,学习的压力确实很大。来自学校、家长的双面鞭策,使得活泼的青少年,要听从双方意见,埋头于学习,确实会错过一些成长所要经历的珍贵的东西,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打压”下,的确会抑制许多本应获得开发的潜能。但这就是“撕书”的理由吗?这种行为恰恰反映出高中生“不成熟”的心理。这是一种冲动而又带点野蛮的行为。这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对文明的践踏。做出这种事,还有值得信任我们年轻人能自立,强国的理由吗?
首先,对于学习,对于书的态度是要端正的。学习成绩的高低本身不能代表将来一个人所能创造的成就。但学习文化知识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能发家致富。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外国一所著名大学开设的艺术课程与主要占比的经济课程显得格格不入,但校长却没有因为为了维持该课程耗费大量资金而取消它。因为,校长希望,人们在对功利学趋之若骛时,不要忘了熏陶心灵。书对人的作用在于人们通过学习,明科学之真,开拓人的思维,感受世界之美。
可人们在对高中生的这种行为议论时,也不要忘了反省我们教育的畸形。这种对知识对书的态度是仅仅把它们当作挣得学位,挣得钱与权的工具而已的思想,不是学校追求功利化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学校与社会的环境恐怕才是造成这一系列情景的源头。人的思想肯定受到环境的影响,怎么样的价值观念就受到怎样的环境影响,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也许才是“罪恶之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生要想“出淤泥而不染”真的很难,要端正对书的态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文明古国延续至今,似乎难免有些不可避免的不文明事情发生,而自搬石头砸脚,我们又能怨谁呢?学生这种冲动难道不是只关注成绩,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结果吗?这种“幼稚”的行为难道不是不顾培养青少年心智的结果吗?
如此继续,还有底气说我们是文明古国的后人吗?
撕书,被撕碎的何止是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