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学案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6 16: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爱这土地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       ,笔名   、      、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      》《      》《      》《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乡     愁
自主预习2
一、导语新课
二、资料助读
余光中(1929~)当代     和     。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    》、《    》、《           》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三、 诵读指导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合作研讨
①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                          ;乡愁是                          ;
乡愁是                          ;乡愁是                          ;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
教学后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6 17:00:26 | 只看该作者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        》《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蝼蚁(       )                  
诵读指导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精彩赏析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                             。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整体感知
(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1)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6 17:00:43 | 只看该作者
完整版资料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zip (83.12 KB, 下载次数: 21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3: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