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揣摩儿童心理,增强自我效能感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可以分为死教育、不死不活的教育和活的教育三种情况。陶先生还认为:我们教育儿童第一步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为转移,要能揣摩儿童的心理……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年级越高,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六年级的学生要高于四五年级的学生,而四五年级的学生又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而且,小学阶段,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要高于男生,因此,担任班级管理时女生可能会多一点,学习上,成绩优秀的女生也可能多一点,虽然这个和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有关,但自我效能感的不同也是男女生表现有差异的原因之一。
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自己的成就与能力,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
一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儿童不但有需要,而且还有能力,要顺导儿童的能力去做,要解放儿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1、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对自己完成任务的预期,是主观的,如果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高,他就会觉得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充满自信。自我效能感越强,就会越努力,做事情就越能坚持下去,哪怕遇到困难。就说这次我们年级中的篮球比赛吧:我班没有一个学校篮球队的成员,其他班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同学们一听说要篮球比赛,心里没底不说,有的还打了退堂鼓,建议弃权,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们班大胖,力气大,还有两个小机灵,只要你们配合好,有策略地守住对方篮球队队员,其他人乘机进攻,还是有盼头的……”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信心也大增,在场上敢抢敢拼,表现真心不错。
2、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有幸福感的孩子,一般都是精力充沛的,经常表现为心情愉快,自我控制力强,情绪轻松积极。这种孩子,无论对待什么问题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功也罢,挫折也好,都能微笑以对。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如我班的小凡同学,他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刚进我们班时,总有同学会调侃他说“外地人、外地人……”,为此,我发现他平时言语不多,不太爱说话。后来又一次吃好午饭,我说:“小凡,来,帮老师擦一下桌子。”他满脸惊喜地答应了。第二天,我刚吃好饭,他就拿着布头上来了。我大力表扬了他。渐渐地,我发现他其实是个生性活泼,做事积极,能力也挺强的孩子。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我又特意选他做了值日班长。在小凡担任值日班长后,他的进步更是突飞猛进,笑脸多了,成绩进步异常显著,原来平平凡凡的他大步往优秀的队伍里跨……
3、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社会认知心理学认为,自我效能感还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孩子调节处理应激能力的系统,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面对困扰,不为所动,尽快从挫折中恢复过来,还能影响到动机和行为,促使自己改变不良习惯,维持良好的习惯。说到这个,就得说说小李了。他有个很突出的缺点就是做事时言行很夸张:一年级刚开学,他坐的姿势是躺在凳子上,脚翘到课桌里;慢慢的坐得好一点了,但上课只要班里有一点风吹草动,他总是发出很夸张的笑声,做出很夸张的动作;下课了,用最快的速度往外冲,并且满天飞。所有的老师都是第一个就认识他,并时不时地来告状。他妈妈也觉得她的儿子没有一样是好的:自己管不住自己,字写得不如小A好,成绩不如小C好,觉得人家的孩子很乖,听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