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90|回复: 1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目 录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笼统的同学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础知识坚持在同学的记忆里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同学思维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关于获取知识
9、怎样把同学从事实引导到笼统真理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考虑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同学有效的脑力劳动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16、学科教学中的同学积极活动的内容
17、教给同学观察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2、争取同学热爱你的学科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淡谈同学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同学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用劳动的喜好来教育同学
29、怎样使同学注意力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给刚参与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36、要顾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喜好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动手和智慧
41、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干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考虑,不要死记!
49、要让同学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同学负担过重的奥妙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同学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同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同学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发明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小朋友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小朋友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需教会少年阅读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同学生活在考虑的世界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63、教师要把同学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同学的脑力劳
65、让同学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同学的个人才干和喜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同学“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少年期同学思维活动的特点
73、青年期同学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同学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保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愚钝的同学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坚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考虑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致未来的教师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发明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果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同学
97、怎样教育同学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坚持一致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笼统的同学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和格的同学,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论的同学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
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我们无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小朋友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小朋友却能提来20桶。假如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小朋友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同学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坚持的持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同学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坚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同学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同学取得了大的多的成绩。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笼统的同学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同学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绩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绩这个概念自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同学来说,“五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同学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同学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维护和培养每一个同学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同学在学习上的个人成果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括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括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小朋友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小朋友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干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干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和怎样才干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胜利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同学安排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同学只安排1道。这个同学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同学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同学在完成语言的发明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同学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同学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身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同学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同学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真的,他不可能去剽窃他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身的尊严。
在学习中取得成绩,——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保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身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同学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同学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绩。假如同学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同学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让我们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他们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几个组。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协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同学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同学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局部同学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越大纲要求的习题:应当给这些同学的智慧以力所能和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同学安排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独立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协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
第二组里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同学,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局部同学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顺利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
第三组同学,能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同学的协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第四组同学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同学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
第五组是个别的同学,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这些组的同学并不是停滞不动、凝固不变的,凡是给人以胜利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同学能力的结果的。
有些教师能够做到使他的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应当去仔细看看这些同学在上课时的脑力劳动的情况。在这里,充溢着上面所说的那种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每一个同学都在尽量靠自身的努力去达到目的。你从儿童的眼光里就能看出那种紧张地、专心致志地考虑的神色:—会儿发出快乐的闪光(正确的答案找到了!),一会儿又在深沉地思索(从哪里入手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呢?)。教师在这样的气氛里工作确是一种很大的享受。我亲爱的同行,请你相信:无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的劳动是多么紧张,他都会有喘息一下的时间,否则,要连上4、5节课是很难的。
我在五至七年级教过几年数学。确实,这些和文学课、历史课交叉布置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真正的休息。只要让每一个同学体验到取得胜利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不平稳的小朋友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假如教师善于把同学引进一种力所能和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胜利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同学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同学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怍……这些话总使我觉得困惑莫解。
假如你们,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地考虑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只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和教师的家庭生活。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身的小朋友,因此就需要时间。我有一些十分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许多中学毕业生害怕报考师范院校,因为他们感到干这一行职业的人没有空闲时间,虽然每年有相当长的假期。?
我有一个有趣的统计数字。曾经向500名有子女在上大学的教师作过调查,询问他们:“你的小朋友进的是什么学校?上哪个系?”只有14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或者“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小朋友不愿意当教师呢?”486人的回答是:“因为他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这个令人很伤脑筋的问题往往是不得不用这个说法来表达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语文、数学教师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同学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和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布置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自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原本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身也变成了同学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身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身的同学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妙。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我在自身的区里只知道有30人左右。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身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时,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假如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括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同学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锲而不舍地读书,不时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假如一个教师在他刚参与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只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加。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烘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身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同学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同学怎样工作,某些同学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只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同学以智力上的训练。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发明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坚持活力,有潺潺不时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小学教师提出的。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中年级(初中)和高年级(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假如仔细观察一下中学第二阶段(四至八年级)和第三阶段(九、十年级)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同学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教师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局部同学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沿着认识的崎岖小路前进,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局部同学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局部”相当大,弄得教师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同学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在校的时间和回家后的时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教学过程要被这项似乎是无法防止的工作(克服许多同学的落后状况)而拖住后腿呢?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发明精神的缔造者。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同学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同学假如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同学做“拔高”的工作。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考虑,在考虑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需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资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越“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越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同学在阅读时进行考虑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同学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考虑,在考虑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同学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同学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考虑的同学,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同学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考虑的同学来,情形就完全不同。他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局部、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考虑和在考虑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同学,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假如阅读对于同学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同学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和格和学业落后。
假如同学并不知道他究竟在哪一点上落后,以和需要何种程度的协助,那么教师就应当主动地找他个别谈话。
同学在中年级和高年级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在多大程度上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以和这种技能怎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处于何种状态,决定着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我建议小学教师提出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干够顺利地学习,教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应当努力做到,使同学在书写的同时进行考虑,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身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同学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考虑你所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身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应当在三年级就教会同学做到这一点。假如你达到了这一目的,我敢向你保证:你的同学永远也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和格的同学,他们学会了自身去获取知识,这也就节约了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维护了他们的健康。
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同学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00到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假如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 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只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同学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我在教小学儿童的时候,始终注意自身面前的一张“最重要词汇表。”这张表好像是一份特殊的“基本读写能力教学大纲。”我把2500个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小朋友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假如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同学在早年记住的东西,经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示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小朋友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到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考虑,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小朋友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示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对小朋友们说:“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抄了哪3个词,它们是怎样写法的。你们在记忆里回想一下这些词的模样儿。明天早晨一醒来,马上就来回想这些词的写法,靠记忆把它们默写在练习本里。”(这里说的是一般的练习本,它好比是词汇本的副本。)假如这种游戏从一年级就开始,假如教师相信这件事情一定胜利,假如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对同学所做的任何事情感到过厌烦,那么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儿童不对这项游戏着迷的。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我还认为,让同学记住400个修辞性的成语是很重要的练习之一,我相信,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我让儿童记住400条修辞性的成语,因为由于日常言语实践的各种影响,对这些成语的运用经常容易犯带有典型性的错误。
我再一次强调指出: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有600个“童话用的”词,也就是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在小学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小朋友们画出几十幅童话式的图画,让他们给这些画题词,这600个词就包括在这些题词里。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量的很胜利的一种形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教学时间里,小朋友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些运算由于经常重复出现,好像已经变成习惯使用的数学公式,假如每一次用到它们的时候都得花费脑力,那是很不上算的。这里不只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丈量和量的变化。我的动身点是:同学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时,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发明性劳动上去。? 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同学思维
教师感到时间不够用,首先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我多年间都在考虑,怎样才干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坚持在记忆里——是这个问题的继续。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同学牢牢记住和久远坚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同学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同学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需熟记和牢固地坚持在记忆里的资料。
必需识记的资料越复杂,必需坚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同学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和其他概括,他就必需阅读和考虑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资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假如通过阅读能深入考虑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坚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发明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同学从对资料自身的兴趣动身、从求知、考虑和理解的愿望动身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需记熟和坚持在记忆里的资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掌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同学必需熟记和坚持在记忆里的资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坚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括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同学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局部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同学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使同学们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他们向我提的问题简直多极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所提的全部问题中,约有80%的问题是用“为什么”这个词开头的。他们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示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小朋友们对我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同学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我在高年级教过3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坚持的理论概念。当同学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资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资料,激发起同学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和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同学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同学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坚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发明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同学进行考虑的时候,他才干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干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同学乐于考虑、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我们的发明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同学,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同学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愚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同学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需使这些同学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至四年级和五至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发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有一个叫费佳的同学是我永远难忘的。我教过他5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我断定,这小朋友简直是来不和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和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小朋友,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小朋友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考虑。下面从我编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里举出两道习题为例。?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讪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身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身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起初,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就像读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过了不久,费佳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小朋友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考虑起来,并且在我的协助下解答出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答出来的?”——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而且在文字题的旁边他还用了画习题的方法——画的有小鸟、动物、植物等。? 我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册子,可供这小朋友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这一套书,在两年内,除费佳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小朋友利用过。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这种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果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同学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这小朋友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发明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
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同学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同学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考虑。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09:00 | 只看该作者

bsp;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考虑,而考虑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
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愚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同学考虑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经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藏”,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同学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贮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同学。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同学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同学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解脱它。?
必需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干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时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时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时发展的条件下,才干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同学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遗憾的是,在实践中经常是适得其反:每向前一年,同学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从这些道理中能引出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
请你努力做到,使同学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同学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同学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时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怎样才干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实际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在我看来也是最宽阔的步伐的,就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假如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就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发明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同学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他人的思想,而是让同学自己进行考虑,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发明,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自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我领着小朋友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各色盛装的苹果树、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的枝叶。我给小朋友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解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当我深信小朋友们已经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身的见闻和感受。我亲眼看到,儿童当场就发生了关于周围自然界的惊人地细腻而鲜明的思想。他们说:“一群白昼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小朋友们没有重复我的话,他们说的都是自身的话。思想在活动,在丰富,儿童正在养成考虑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考虑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他们感到自身变成了思想家。
你们是否观察到(或者从别的教师那里听说过),儿童有时候对教师的话抱着一种爱听不听的、无动于衷的态度?譬如,您给儿童讲述一件很有趣的事,可是他目光暗淡,木然地坐着,您的话并没有震动他的心。您完全有根据为此而感到不安:这种对于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是学习上的一大缺点,假如这个缺点扎根很深,一个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
这种缺点是从何发生的,它的根源何在呢??
假如词不是作为一种发明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假如儿童只是记诵他人的思想,而不发明自身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8、关于获取知识
关于同学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积极性。同学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干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同学考虑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在我看来,教给同学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在听课和分析课的时候,正是根据同学脑力劳动的这一特征,来给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的。? 怎样才干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考虑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在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同学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胜利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譬如,我面前摆着“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材。应当给同学讲清楚植物的绿叶里所发生的变化。这一切都可以讲得合乎科学的可靠性、理论的彻底性和教学论的循序性,但是却有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引起同学的一定的智力积极性。我深入地考虑教材:那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呢?啊,就在这儿,最主要的交接点就在于:无机质怎样变成了有机质。这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图画:植物从土壤和空气里吸取无机质,而在自身的复杂的机体里把它们变成了有机质。这个制成有机质的过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我在讲述的时候,尽量引导同学意识到这个疑问,使他们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考虑过它呢?”?
怎样才干引导同学发生疑问呢??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3: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