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出现的声母zh、ch、sh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抽读拼音卡片,重点复习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让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在教授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但音节和语境图进行说话训练。如教“rì chū”这个音节时,教材中配有插图,图上画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于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断断续续描述出这幅图后,我指着图说出了两个句子:“清晨,一轮红日慢慢地爬上了东边的山头。”“红红的太阳悄悄地探出头来。”这两个句了看似难懂,但配上图和教师的手势和表情,它便变得可爱生动,容易掌握。再如教“rè chá”这个音节时,我问:“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会给谁送上一杯热茶?当时你是怎么说的?” 接着再让学生端着一杯热茶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对他想送的人说一句话,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叔叔你好,欢迎您来我家做客,请喝热茶。”还有的说:“ 妈妈上班回来累坏了,我连忙给妈妈倒了一杯热茶。 ”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情境对话的练习中学生轻松而又准确地掌握了“rè chá”的读音,并学会了一句初步的话。
但在“比一比,读一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也许是受方言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单独拼读平舌音或翘舌音的过程中,问题不大,但一旦把平舌音和翘舌音放在一起,就混淆不清了。花了好长时间领读,才初步读准了,可惜这样一来,作业就没法在课堂上完成了,让我心头不免有些遗憾。
|